居家养老搭上“互联网+” 新模式迎接老龄化

文明创建阅读模式

如今,“互联网+”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平台为支撑的“互联网+”居家养老,成为日渐兴起的养老新模式。这种模式利用“线上线下”互联网经济模式,大力推动养老服务的智能化,提高老年人利用养老服务的便利性。目前,我市的“互联网+”居家养老正处在起步和试点阶段。

早晨,崔如霞匆匆来到海州区玉带新村小区,为老人汪兰英和老伴修脚。崔如霞是一名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汪兰英老人在前一天通过电话预约了这次上门服务。这样的修脚服务每次收费60元,老人只需要支付一半,另一半由政府补贴。

汪兰英是市区一家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的会员。走进这家服务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电子大屏,屏幕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很多小红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个小红点都代表一个老人会员,点击后能看到相关信息。中心在这些老人的家中安装了“一键通”、“居家宝”等终端设备,老人通过95002服务电话可以申请家政、维修、理发、外卖、保健等上门服务。

海阳智慧养老服务中心项目经理 董玲:根据老人的不同需求,我们派不同的供应商以及服务人员,上门为老人提供全面的服务。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在每个县区建设1家“虚拟养老院”;投入200多万元建成市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用于整合、配置全市居家养老服务资源,推动线上线下服务同步发展。同时,各区也开始了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试点建设。目前,海州区有两个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与新南、新东、幸福路等街道签约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海州区民政局局长 陈贤斌:对签约覆盖的街道辖区内老年人进行养老服务评估,2016年经评估符合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达到876人,给予每人每月100元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补贴。

“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让老人由以前在小区或社区接受服务,转变成在家里接受。不过,这种居家养老模式在通过线上优势给老人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注重让老人走出去参加社区活动,融入社区,融入社会。记者在玉带社区乐龄生活馆看到,这里设施齐全,老人在这里可以享受到通过网络、电话预约的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

海州区新南街道玉带社区居委会副主任 刘勰:我们的乐龄生活馆有乒乓球室、日间照料室、文艺室,供老年人在这边打打乒乓球,唱唱京剧,唱唱歌,打打牌,丰富一些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目前,我市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养老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城区新建住宅小区按照每百户20至30平方米配套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已建成住宅区按照每百户15至20平方米调剂解决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嵌入式”社区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已经构建起来,为“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我市将扩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与街道的签约范围,加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力度。

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 乔乃学:互联网+,就是通过通讯、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为老年人提供线上和线下的服务。下一步“十三五”期间,我们重点要打造医养融合型的居家养老机构服务。

专家表示,我市的“互联网+”居家养老正在起步,仍有一些不足。比如,整体建设缺少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职能部门和老人们的观念都不够与时俱进,服务人员数量不多,服务方法跟不上形势。发展“互联网+”居家养老,需要吸引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包括人力和资本;需要加强人才培训,包括高端设计人才、管理人才和一线服务人员。

市老龄协会副会长 杨永明:还要再纳入“十三五”规划这个大盘子里,来进行宏观的顶层设计、科学考量,能做到创新的、生态的、共享的这样一个思路,来发展“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传统的养老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和民众的需求。“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养老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智慧养老开始兴起,近年来在国内开展了一系列的试点建设。不过,智慧养老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新技术+养老”,现在有些智慧养老模式存在思路不清、经验无法复制等问题,建议养老行业要明确智慧养老的核心价值取向,用科学性评价指标体系来推动智慧养老的发展。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7年7月13日 14: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