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山,位于连云港市赣榆西部苏鲁两省交界处的班庄镇,素有“中国抗日第一山”之美誉,这里曾留下刘少奇、罗荣桓、肖华、符竹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抗战足迹。山上建有我国建园最早、规模最大以“抗日”命名的烈士陵园,它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如今,抗日山下,活跃着一支具有“红色传承”的抗日山共产党员服务队,从八十年代初期建队至今,历经三次服务提升,队员们在党旗的引领下,传承着“爱国、团结、奋斗、奉献”的抗日山红色精神,默默奉献、扶弱助困、传递爱心,为抗战革命老区播撒光明、服务红色后裔,用行动践行着“你用电 我用心”的庄严承诺。他们就是国网连云港市赣榆区供电公司抗日山共产党员服务队。
我们是抗日山电力服务队,守护着红色大地。踏着先烈的足迹,把共产党员的旗帜高高举起。基杆塔下,我们用心巡护,栉风沐雨;农网改造,我们立足本职,精心管理;我们是光明的使者,为了民生的幸福, 打造着亲情电力。这是国网连云港市赣榆区供电公司抗日山共产党员服务队队歌《旗帜》的开篇词,也是几代抗日山共产党员服务队擎灯送暖足迹的传颂和真实写照。
斯特林堡在《狂人辩词》中有一句:“心地坦荡洁白是多么令人愉快!”正是如此,抗日山服务队队员正是怀着“服务革命老区,快乐愉悦自己”这样单纯的目的开展了擎灯送暖的光辉起点。从80年代第一任站长徐修起等4人组成的“电驴子”服务小分队,以一辆幸福牌250摩托车开始了为革命老区服务之旅;到1998年刘传强从徐修起手中接过奉献“接力棒”,服务小分队发展到6个人的团队;再到2012年,贺伟担任班庄所所长,党员服务队传承和发扬,正式成立抗日山共产党员服务队。
抗日山共产党员服务队以“六进”服务献礼革命老区:进入抗日山烈士陵园,进入镇“抗日山小学”,进入抗战老兵家中,进入革命后裔抗日山义务讲解员家中,进入革命老区贫困户家中,进入革命老区乡村,用行动诠释信念,用专业技术和倾心服务诠释对红色革命老区的崇高敬意。
今年夏季,一场台风让山脚下的小村庄供电线路受到严重损坏,为保证山村用电安全,正在睡梦中的队员们接到抢修任务,立即带好抢修工具和安全工器具,冒着倾盆大雨连夜赶赴现场。清晨零时,大家顾不上休息,点亮应急灯,投入到紧张的抢修工作中。架线、登杆、放线,服务队员不到一个小时,完成所有的事故抢修,村里的灯亮了,而现场的队员们浑身湿透,满身污泥,又寒又饥,疲惫不堪,可是那开心、灿烂的笑容依稀可辨。这只是抗日山共产党员服务队抗灾抢险的一幕。
就是这样的一支队伍,他们齐心协力,满怀爱心,1年365天时刻准备为老区服务,30多年矢志不移,足迹踏遍革命老区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上山巡线,不顾林深草密,他们风餐露宿,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冬天吹裂嘴,夏天晒脱皮,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他们架线路、开通道、抢时间、排困难,为烈士陵园的重建、为烈士陵园开展的每一次活动、为抗日山脚下革命老区的红色后裔、为千千万万革命老区的百姓……他们高效快速反应,热情周到地服务着这片热土,用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们被当日百姓亲切的称为“电驴子服务队”。
他们用无私的奉献和辛勤的汗水,为革命老区擎灯送暖, 仅仅是近两年内,他们服务地方客户达166次,服务学校达102次,服务敬老院等困难群体达116次,共接到锦旗16面,题词6首,建议和意见30余条,在主要社会媒体上报道26篇,供电所也获得了“建设班庄有功单位”、“文明单位”、“标杆供电所”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