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定贫困村新华村建档低收入者全部甩掉“穷帽子”

新闻动态阅读模式

记者 李慧 通讯员 夏兴俭

日前,笔者驱车拐过大伊山,越过在建的233国道,驶进灌云县伊山镇新华村。村内,交错的水泥村道、错落有致的村庄、干道旁一盏盏LED太阳能路灯、蔬菜大棚里农妇忙碌的身影……让人完全不能把这里和一个省定贫困村联系起来。

省定贫困村新华村建档低收入者全部甩掉“穷帽子”

历史上,这里也并不是很贫困的地方。上世纪80年代,农民日子过得颇为富有。但随着果园销路断裂、品种老化,这里不得不退林还耕,南面大山、另三面临水带来的传统农业受制于肥药、灌溉成本高和滞后的交通、水利状况导致收益不稳定,年轻人纷纷外出谋生,有条件的都搬到了城里居住,留下许多废弃农宅院落。

刚刚上任一年的村支书曹波翔回忆,新华村是2015年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的。2016年2月,省委驻灌帮扶工作队安排省交通厅对口帮扶新华村,工作队员刘俊生入驻村里。“‘十三五’初期,新华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为668人,前几年脱贫进度不快。”刘俊生说。

为彻底拔掉“穷根子”,在省交通厅的帮扶下,投入2800余万元,在东边的盐河撤渡建桥,彻底打通了到204国道的出行;向南,借力233国道建设机遇,进一步完善了去县城的通行条件。近两年来,新华村还投入直接帮扶资金1043万元(不含撤渡建桥工程),重点实施村内道路、村综合服务中心、防渗渠等11个精准帮扶项目,项目总投资达1600万元。

扶贫工作队还组织省市县相关部门,发挥部门优势,组织扶贫专场招聘会和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班,提供创业扶持,积极引导村民外出务工和就地创业就业。同时,通过“散户+合作社”的形式帮助解决渔网加工、特种养殖和情趣内衣产业等富农支柱产业的产品销路、提档升级,提切实升产业的带富功能。

贫困户蒲重阳通过阳光技能培训,在城里找到了工作,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帮助这个家庭顺利脱贫。“目前,全村外出创业就业的青壮年劳动力人数占自然人口的近半数,这也成了全村脱贫攻坚的最大突破口。”曹波翔说,如今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状况日益严重,留乡务农大都是妇女和五六十岁的老人,成了脱贫攻坚的重点。

工作队和村里决定通过流转土地分红和上项目就地安排就业的方式解决这一难题。2016年,新华村实施432KW农业棚顶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423万元。该项目结合当地特色养殖项目:豆丹养殖建设农业大棚,棚顶安装光伏板,当年12月15日正式并网发电。光伏农业项目为43户特困户带来投资收益,设施农业示范项目又吸纳了村50多名低收入村民就近就业增收。此外,扶贫工作队和村里还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聘请零就业家庭贫困劳动力担任村里的保洁员、防火员,人均月增收700元。

新华村还谋划实施了乡村旅游项目。村“两委”立足村情,流转土地并建起了占地340多亩的农业产业观光带,包括西瓜、草莓、葡萄采摘园,垂钓中心和农家乐。截至2019年10月,全村流转土地1400余亩,水面承包面积100亩,家庭农场6个,合作社8个,近百名低收入村民成了土地工人、服务员和导游,可观的务工收入极大加快了脱贫步伐。如今,新华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为668人,贫困人口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6560元,贫困户全部甩掉了“穷帽子”。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0年1月2日 17: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