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好人,满城春风。作为全国重大典型“雷锋车”组的家乡,我市深耕向上向善土壤,催生道德文明之花,先后涌现出人民楷模王继才、全国道德模范方敬等榜样人物,在各类学雷锋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下,“有时间做志愿者”成为越来越多港城市民的价值追求,“山海港城美德之城”已成为连云港闪亮的城市名片。
目前,全市注册志愿组织3400多个,有效注册志愿者达71万余人,涌现出“雷锋车组”“赣榆义工”“连心电”“耕读传家”等全国知名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东海县“牵牛花的篱笆墙”关爱特定儿童志愿服务项目、灌云县“编出致富梦”助力脱贫志愿服务项目等,已发展成为我市颇具影响力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
打造品牌深化志愿服务内涵
“天使的爱博大,温暖你我他,无畏霜欺雪压,无惧死神惊吓。口罩后的美丽是如此圣洁无瑕,隔离服里裹着的情呵护家国天下……”鼠年新春之际,一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战役正在全国打响。我市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响应疫情防控战斗号召,广泛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秩序维护、生活帮扶、救助救护等工作,各类抗疫志愿服务活动作用突出、成效明显,形成了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点亮了山海之城的“美德星光”。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志愿服务品牌引领文明新风尚,最大限度发挥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巩固“耕读传家”“连心电”“七彩海事”等志愿服务品牌,发掘、培育和扶持一批“微文明”“微公益”品牌,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围绕精准扶贫、助老助残、捐赠助学、公共文化等内容,通过公益创投方式,以社区为主要平台,面向社会购买志愿服务项目,实现政府扶持、居民需要与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发挥作用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同时,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引领作用,建立社工+义工互动机制,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程度。精心组织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交流活动,通过历届江苏省志交会打磨、优化志愿服务项目,提升全市志愿服务水平。
我市还于2017年挂牌建成市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先后招募了阳光爱心公益服务中心、小桔灯新闻志愿者服务中心、清洁海岸义工团等40多家社会组织入驻。孵化基地为各志愿服务组织免费提供办公场所,提供入孵培训,引导和培育公益服务项目,定期邀请专家来连开展培训和业务指导,先后开展大型培训18场,专业培训30场,受训达8000余人次。
搭建载体拓展志愿服务范围
“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从一条木扁担、一辆木板车,演变成铁板车、人力三轮车,再到现在的电动汽车……连云港的雷锋精神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明亮、璀璨。近年来,我市以“与雷锋车同行”为引领,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市民关心热点,大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全市志愿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社会风尚,已在连云港蔚然成风。
志愿服务活动是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主要载体。全市各地各部门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广泛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弘扬践行志愿精神。依托“志愿江苏”平台,着力抓好“网络、组织、阵地”三大平台建设,搭建服务体系,加大考评力度,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活跃度。
与此同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要求,针对空巢老人、困难职工、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群体进行结对帮扶,广泛开展文化暖心、法律援助、健康讲座、送医送药、环境保护、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参与活动中获得价值认同和成就感,促进邻里和睦、社会和谐。
建章立制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
伴随着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发展,全市志愿服务队伍日益壮大,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从最基本的扶贫济困、义诊送药、治理环境,到热心参与社区建设、主动服务城市发展,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在疫情发生之际,来自不同组织的志愿者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逆行而上,积极投身防疫一线,他们主动认领急难险重任务,切实担负起文明实践引领者、道德风尚践行者、美好生活守护者的重任,真正扮演了“先锋员”“宣传员”“监督员”“守门员”的角色,以善行义举弘扬雷锋精神,用无私奉献凝聚社会温暖。
为不断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省文明办关于志愿服务工作的部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加强统筹协调、宣传引导、品牌打造、活动开展,全面贯彻落实《志愿服务条例》,出台《连云港市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服务记录等制度;采取加大对志愿者嘉许、回馈激励力度等措施,推动志愿服务规范有序、持续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我市还积极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发挥好文明委、文明办牵头协调作用,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和经验推广;成立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积极整合资源,形成了工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