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摩托车—警用电动车—校车。20年来,连云港赣榆柘汪中学护送学生的车辆在变化,但由老师组成的爱心车队的初心从没变过。无论风霜雨雪,他们都要坚持护送每一位学生安全到家,才返回学校。
20年来,不论寒暑,爱心车队的老师们总是准时出发,骑着车奔波在施教区的山岭沟坎中。曾有多位老师在护送学生的路途中意外摔伤。但他们次日仍坚持护送。护送中,最远的学生要送40多里地。其中的辛苦唯有队员们自己心里清楚。
1999年初冬的一天,下午放学后,一位学生在回家路上被一辆摩托车撞倒,肇事者逃逸,情况危急,恰巧被两位过路者发现。他们赶紧抱起受伤学生送往医院,由于抢救及时,学生终于转危为安。这件事触动了几位青年教师的心,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开始了爱心护送的历程。每当晚自习或者下午放学后,他们或骑着自行车或摩托车在路上护送学生。
2009年规范办学以前,走校生一般都要上晚自习。平日晚自习放学天已大黑,教师摩托车的灯光正好可以为骑自行车回家的学生照路。虽然这光比起照明灯要微弱得多,但对于回家的学生来说却弥足珍贵。“乡村的路不是很平整,又没有路灯,有点光照着,总比摸黑好。”这是教师们为自己的行为找到的理由。有了教师的护送,学生们尤其是女学生们的胆子壮了,家长也放心多了,因为他们的孩子每天都能平安准时回家。只要学生平安回家,再苦再累他们也毫不在乎。因为他们就是孩子们黑暗中的眼睛、回家路上的保护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默默诠释着“人民教师为人民的孩子奉献一切”的师训。
从1999年几位老师自发护送,到现在已经有40多名成员主动参与到护送的队伍中。他们中有年过半百的老教师,也有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20年来车队成员在变化,但是护送的初衷却依然没有变,爱心车队对学生无私的爱也一直没有变,20年如一日,坚持护送,从未间断。车队成员的人均行程已超过3万里。
落红有情护新苗。田敬城,一位普通的老师,他从回到母校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主动加入到护送的队伍中去。他和曾经护送他放学回家的老师们一起,穿梭在乡间小路上,用默默奉献的行动来谱写雷锋精神的新篇章,用行善送爱的义举,温暖着学生们幼小的心灵,升华着人民教师的精神境界。他们摒弃逐利,甘受艰辛,乐于奉献,不求回报。点点爱心犹如一池清澈温暖的湖水,不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乡间小路见证了黄马甲爱心车队20年风雨成长历程,从蹒跚起步,到走向成熟。队员们为学生擎起一片爱的蓝天。这一善举赢得社会的公认,更得到百姓的口碑相传。
一滴水可以滋养一颗幼苗,然后温馨着整个世界。车队成员十数年如一日的善举,正在快速发酵、传递,在社会上产生共鸣。这一切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温暖。因为它传递的是正能量,是一种强大的正能量。一滴水可以滋养一朵花,然后温馨整个世界。爱心车队数年如一日的善举,快速发酵、传播,在社会产生共鸣,让人感动,让人温暖,因为它传递的是正能量,是一种强大的正能量。个体商户为“爱心车队”的队员购买棉大衣,爱心人士为车队成员购买御寒羽绒服,学校所在村庄多次为车队成员购置冲锋衣,周边村庄为学校送去崭新摩托车,新海石化公司资助12辆警用电动车,柘汪派出所主动派出民警加入“爱心车队”。
做一天的志愿者容易,做一个月的志愿者也不难,可爱心车队20年如一日,义务护送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向学生和社会诠释了爱与责任,并且队员们将爱心不断放大,同时在奉献中收获幸福和快乐:队员侍军,勇救车祸母子不留名;队员姜任先,不顾个人安危帮助村民扑灭大火。队员张文涛被评为市师德标兵,队员庄李军、霍华江被评为市师德模范,队员侍军、程帮军、秦大军被评为区师德标兵等,“黄马甲”爱心车队获评市青年先锋号文明号、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从最初的自发行为到有组织的集体行为,从单纯的学校行为到辐射周边的社会行为,爱心车队在不断延续着爱心、传递着爱心,而且今后还会不断延续下去、传递下去。请听队员们的铮铮誓言:“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爱的付出。哪怕再苦再累,我们也无怨无悔。我们要把爱的事业进行到底!”
落雪无痕,大爱无疆。柘汪中学爱心车队队员们摒弃逐利,甘受艰辛,乐于奉献,点点爱心,如一池清澈温暖的湖水,似漫漫荒漠中的一块绿洲,不断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以后,护送的路依然很长,爱心也会一直绵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