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墓前,女儿给他“寄”去一封穿越37年的回信……

新闻动态阅读模式

“从橄榄绿到藏青蓝,我始终割舍不下这一身为人民服务的制服,每时每刻都以一名老兵、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传承并践行着您的信念。”建军节当天,烈士王西善的女儿王源与母亲魏淑珍来到位于抗日山烈士陵园,深情地为父亲“寄”去了一封回信。这封信,源自1984年那封父亲没有收到的家书。
烈士墓前,女儿给他“寄”去一封穿越37年的回信……
1984年秋,营长王西善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遥远的巴丹吉林。当年的10月3日,王西善为了抢险,毅然冲进火场,牺牲时年仅33岁,后来,妻子魏淑珍在整理王西善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封还未拆分的信,是她寄给丈夫的;没想到信还未到,丈夫就已牺牲。

“部队只是跟我说他病重,谁知道……”

“善,知道你很忙,你一直挂念着孩子的身体,在部队时,小源的嗓子发炎,在回来的路上还可以,回家后又感冒了两次,小健又拉肚子,不过现在已好了,希你放心……”念着写给丈夫的信,已经年过七旬的魏淑芬泪眼婆娑,“这封信,是1984年10月5日寄到部队的,而他是在10月3日牺牲的。哪怕是早寄到两天,西善他也能看到……”

1984年10月3日晚,王西善所在部队的“381”号坑道突然起火,在接到紧急电话后,身为营长的他,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这是一个储存着两千多发122榴弹炮的物资储存库,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他立刻带领四人赶至坑道口。只见坑道内浓烟滚滚,漆黑一片,他们不得不摸索着进去寻找火源。当冲到第二道防护门时,因浓烟引发的呼吸困难,逼退了他们。在呼吸缓和后,他们又再次冲向坑道,但其他三人却相继昏迷。“险情不除,永不回头!”王西善大口喘着粗气,拿着铁锨再次冲入坑道,终在第三道防护门后的主坑道内发现火源,他拼命与大火搏斗,火势渐渐褪去,可他却永远地倒下了。

“部队只是跟我说他病重,谁知道……”当魏淑珍来到巴丹吉林时,迎接她的不再是洋溢着笑容的丈夫,而是王西善烈士冰冷的遗照——穿着绿军装,英俊端正的脸上,弥泛着天真淳朴的笑。王西善牺牲后,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兰州军区追记他一等功,授予“模范营长”光荣称号。

“善,你放心好了,我一定把两个孩子带好”

“我和西善是初中同学。”魏淑珍拿出一本封皮已脱落的《红旗谱》,眼中带着泪,“当年我们就是通过这本书结缘的。”据她介绍,王西善的家庭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他的父亲是位解放前老党员,曾随解放大军转战鲁东和淮海的民兵队长,从小就受到父亲影响,为人正直,热爱学习,并且立志参军报国。

烈士墓前,女儿给他“寄”去一封穿越37年的回信……

对于当年和王西善在中学共度的时光,魏淑珍记忆尤深。当时,王西善积极参加义务劳动,主动把助学金让给其他困难同学。毕业后,时年17岁的他,怀着一腔爱国的热血,走上参军道路。

​“结婚十年间,我只去探望他三次,谁知最后一次,竟是永别。”魏淑珍说,她与丈夫聚少离多,两人在一起时间加起来不到一年,这让她饱受相思之苦,只能通过信件往来缓解孤独。“善,你知道两个孩子是多么想你,我煮的花生、芋头,小源总要拿一部分放到饭厨里,谁也不给动,说是给爸爸吃的。”在这封王西善没能看到的信中,魏淑珍写道:“说真的,孩子一有病,我就吓得吃不进饭,睡不着觉。一次孩子在医院挂吊针,一直打到夜里下一点半,医院离学校四五里路远,伸手不见五指,天刮着大风,我抱着孩子回家,一路就跌了好几次,这时多么想你帮我一把忙,你要能转业回来,时刻和我在一起多好啊……”

作为军嫂,魏淑珍也对丈夫表达了理解。在信中,她提及王西善曾写给她的一段话:“淑珍,我们虽十年没能在一起过中秋节,可你看月光是明亮的,它照着千家万户,同样照着你,也照着我,让月光传送我们的感情吧!我们也和千家万户一样幸福的。珍,我守卫在可爱的大西北,你战斗在黄海之滨,我感到比我们在一起更有意义呢!”

“女儿会在平凡岗位上为群众多做事、做好事”

在父亲的影响下,儿子王健、女儿王源也种下了从军报国梦。王源考进军校,光荣入党,毕业后参军达十七载。中年时,为了响应国家军改的号召,她依依不舍地回到地方,成为一名基层民警。

“我特别喜欢父亲日记里的一段话:人活着,应像春蚕,吐尽一缕缕绒丝;像蜡烛,照亮他人;像蜜蜂,酿出香甜之汁;像黄牛,辛勤地耕耘在土地之上,直到最后一息。”王源说,随着阅历增长,对于这句话,她有了更深刻体会。

今年年初,王源看到了关于中印边境戍边英雄事迹的报道,他们的壮举深深震撼着她,父亲在37年前英勇献身的那一幕,又出现在她的脑海中,隐隐激励着她。今年又正值党的100岁生日,也是建军94周年,王源便有了给父亲写了一封家书的想法,与父亲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

王源饱含深情地写道:“您当时一定也和戍边英雄一样,只有一个信念:誓死捍卫国家安全!此时此刻,我的很多同学还在喀喇昆仑前哨,誓死捍卫祖国的每一寸领土,我多么想和他们一起,继续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啊!”到了信的最后,王源给父亲送上了一首诗:“清明复清明,清明寄哀思。父眠九泉下,女作园中禾。”(记者 张晨晨 文/图)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8月9日 16:4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