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物质与外表,还在于精神与内涵。近年来,连云港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挖掘红色资源,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用志愿服务滋养文明实践的源头活水。在港城,“红马甲”为美丽生活添彩,文明实践为幸福生活增色,一幅幅文明画卷正在港城大地上不断舒展。
挖掘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红色资源赓续红色基因,革命精神凝聚奋斗伟力。连云港市以红色文化为内核,坚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让文明实践可感可触。
为盘活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赣榆区系统谋划、整体规划,重点打造“中国抗日第一山”抗日山爱国主义教育、“黄海国防第一哨”秦山岛国防教育、“全国支前模范”董力生故居及赣榆人民支前纪念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全国红色村”黑林镇大树村革命传统教育等现场教学点,打造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一山一岛一馆一村”红色研学路线。
连云区紧扣党史学习教育主线,注重点线面结合,梳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色资源,对其进行完善提升,并将特色实践点串连成线、连线成面,形成学习教育实境课堂高地,确保每个教学点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各具特色、各有侧重。重点打造“邓小平和人民在一起”雕塑公园、云台山抗日石刻、前三岛等一批党史学习教育实境课堂。通过挖掘资源、建强阵地、优化师资等方面,全力打造独具山海特色的党史学习教育品牌。
深化文明风尚,亮出城市风采
连云港市从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出发,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起来”,树立城市文明新风尚,切实打通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为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落地,切实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海州区新海街道海连社区充分发挥社区优势,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社区不仅联动帮扶新坝镇小荡村贫困农户,还过832平台对接青海、陕西省贫困户,将当地特色农副产品上架社区扶贫产品专柜,直通群众。同时将盈利部分全部用于辖区贫困户帮扶和公益性活动,既让消费者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同时也能奉献爱心,还为贫困户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助力创收,切实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
为了规范非机动车出行,让文明交通蔚然成风,东海县交警部门罚学结合,在加强主要交通路口检查的同时,严格按照交通安全知识学习、交通安全知识测试、签订承诺书、观看交通安全警示视频、宣誓、发放结业证书的“六步宣教法”对不文明交通行为人进行宣教,促进文明行为养成,让文明交通深入人心。
全民志愿服务,提升城市温度
当前,在连云港,你总能在不经意间看见这样一群人,他们或身穿“红马甲”、或胳膊套“红袖章”、或头戴“小红帽”,哪里有需要,就活跃在哪里,以自己的平凡举动奉献爱心,随处可见的志愿者身影,让一幅幅文明画卷正在港城大地上不断舒展开来。
连云区连云街道砚航社区为了解决辖区内665名60岁以上空巢老人的就餐问题,启动“微实事”协商办理程序,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局等部门及辖区共建单位共同筹措资金180余万元,由街道负责事项落地,建成200余平方米的助餐饭堂,以成本价为辖区60岁以上空巢老人提供餐食服务,辖区内12名青年党员主动组成“送餐到家”志愿服务小分队,为身体不便无法出门的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彻底解决了空巢老人的吃饭问题。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6周年到来之际,灌云县税务局志愿者以“致敬抗战老兵 弘扬革命精神”为主题,上门开展 “学史力行,送‘学’上门”办实事实践活动,先后来到下车镇、同兴镇、图河镇、伊山镇5名抗战老兵家中,送上了党史必读书籍和慰问品,在和他们一起学习党史的同时,关切询问老兵们的身体状况,认真聆听了他们的烽火记忆,感谢他们为党和国家作出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