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时代新风︱邻里党建解锁社会治理的幸福密码

文明创建阅读模式

“以前在小区树下乘凉蚊子多,现在有了纳凉棚,还有桌椅可以坐,我年纪大了站不了太久,终于可以和朋友们坐下来慢慢聊了。”近日,海州区洪门街道洪新社区居民李大妈在“邻里清单”上写下需求后,一个配有桌椅的纳凉棚在小区超市门前建起来了。

文明实践·时代新风︱邻里党建解锁社会治理的幸福密码

按需“点单”,精准“下单”,群众点赞。近年来,洪门街道扎实推进小区“邻里党建”工作,实施“萤火虫点亮”工程,按照项目化运作、清单式管理、责任制落实的基本逻辑,聚焦民生福祉,汇聚星星之火,立足基层治理新需求,让微光点亮洪门,温暖人心。

筑牢微堡垒,找准“发力点”

健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邻里党支部”三级党建组织架构,按照一个网格长+若干网格员模式配强网格力量,动员一批素质较高、能力较强、工作积极主动的居民代表、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党员乡贤等到社区报到,以干群联动为主体,将支部建到小区里、党旗插到楼院里、党员身份亮进楼梯口,用邻里微波掀起共治浪潮,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打造微阵地,当好“贴心人”

“之前在社区的月嫂培训班学习,现在已经入职了家政公司,这次参加社区的面点培训班,正好可以再学一门手艺。”去年以来,洪门街道“聆聚力”议事厅采纳群众意见,为街道居民免费开通面点、月嫂、直播电商等技能培训,切实解决群众就业问题。

近年来,洪门街道通过搭建议事协商平台,为小区共商事务提供渠道,协助破解小区治理短板,解决群众实际需求,使各方“合成一股力、拧成一股绳”,将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做到上通、下达,精准满足群众需求。

组建微队伍,搭建“连心桥”

为满足服务群众零距离,洪门街道引导机关干部、老党员、青少年、贤达人士、非公企业人员等发挥所长,建立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并整合退休老干部资源,为社区治理“把脉问诊”。先后打造银发初心站,推行“身份认领”制度,设定时政宣讲、科普教育、便民服务、文体兴趣等10种类别的身份,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红色动能”,变社区“独唱”为群众“大合唱”。
“萤火虫”在社区闪闪发光,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姿态,汇聚起了基层治理队伍的绵长力量,点燃邻里党建“红色引擎”。洪门街道将持续擦亮“萤火虫点亮”品牌,不断壮大“萤火虫”群体,推动形成基层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温馨局面。(潘薪宁 钱凡雪)

来源:连云港日报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8月12日 16: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