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万只反嘴鹬等鸟类形成巨大的鸟浪,真是太壮观了!”这是港城拍鸟人对连云区海滨湿地栖息的鸟儿们的共识。
3月初,在水天一色的连云区海滨湿地,洁白的天鹅、过路的雁群、成群的反嘴鹬等鸟类尽情游弋在碧蓝的水面,它们三五成群,或觅食嬉戏,或展翅飞翔,或百鸟争鸣……
几乎每一秒都有“哒哒哒、哒哒哒”的连续快门声响起,声音的来处是一群拍鸟人,73岁的护鸟志愿者王佃宝也在其中。他抱着心爱的“小钢炮”(长焦镜头),不停地按动着相机快门。
“连云港在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海岸资源好,沿海的河湖和芦苇荡就是候鸟迁徙的重要补给地和栖息地。随着天气逐渐回暖,大天鹅、震旦鸦雀、鸿雁、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就是这些地方的常客。”被称为摄影界“护鸟使者”的王佃宝认识这里的每一种鸟,因为它们都在他的爱心守护下。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
跨着照相机,扛着三脚架,带着超长定焦镜头,3月12日,记者在连云港凰窝风景区见到王佃宝时,他正扶着他的全套装备,隐藏在山林间蹲守。
正准备跟他寒暄几句作为采访的开始,“嘘,别出声,它来了!”没出口的话语又被默默咽了回去。
抬眼,顺着王佃宝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只翩翩起舞的绿带翠凤蝶穿越山谷,安静地落在枝头一朵娇艳的桃花上。同一时刻,响起了一阵急促的相机快门声。
爱上摄影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王佃宝沉默着思索了一会儿,说:“开始摄影应该是1991年。”从此,他相机不离手,见啥拍啥。
最初,王佃宝的取景框里有人、有房子、有风景、有街头巷尾随意的一瞥,也有一时兴起拍的家中静物。拍着拍着,他越来越着迷于大自然的风景,视线便紧紧跟随飞过天空的鸟儿,相册里的鸟儿也越来越多。
拍鸟时间长了,他加入港城的拍鸟圈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儿。照片里的鸟儿美丽、灵秀,可在野外拍鸟却没那么美好,摄影师需要长时间伪装蹲守,若不是真正热爱,很难坚守。“夏天得忍受蚊虫叮咬,冬天得冒着刺骨寒风。每次蹲守拍鸟对我的耐力都是一种挑战,但只要能拍到鸟儿最美的那一刻,我就能收获巨大的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幸福感。”王佃宝的语气带着满足。
为了不惊吓到鸟儿,更好地拍出候鸟的各种姿态,王佃宝的伪装技巧日渐纯熟。他能静静擎着超长镜头相机,瞄准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外警觉的鸟儿,一等就是几个小时。
“这么久不累吗?”
“当然累。”
“一直在等不会烦吗?”
“等着才能抓拍到最精彩的瞬间,只要拍到了,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拍鸟多年,王佃宝总结了自己拍鸟的经验,“想要拍好鸟,先要了解它们,摸清每种鸟儿的生活习性、繁衍情况、飞翔姿态、迁徙规律等,根据这些去蹲守就能出好片子。”到现在,他几乎能叫出港城所有常见鸟类的名称,说出它们的特点。
多年来,王佃宝拍摄了港城上百种鸟类的各种姿态,他拍摄的美图常常出现在各大媒体,他也成为国内多家主流媒体的摄影供稿人。“只要媒体需要,我都愿意提供图片。我投稿的初衷,是希望这些图片能够帮助有关专家更深入地研究鸟类,更好地保护它们。”
缘于救助成于守护
因为已经拍到了自己蹲守的小精灵,王佃宝索性和记者畅谈自己的拍摄经历。
“除了拍鸟,我还拍了不少其他野生动物,这些小动物都是自然界的精灵,所以我愿意把它们的美分享出去,给有需要的人用。”越发沉浸在自然之美中的王佃宝会定期分享自己拍摄到的鸟和昆虫资料,希望它们发挥更大作用。
在王佃宝的相机相册里,记者看到了港城秀美的蓝天碧水,看到了湿地上空飞翔的野鸭,看到了枝头灵动有趣的鸟儿,还看到了山谷中色彩斑斓的蝴蝶、草丛中小心翼翼的昆虫。这些年,他不仅用相机记录下港城鸟儿们的生存繁衍、自由飞翔、伫立栖息,还记录下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以及港城的生态之美。
从远远地拍鸟到近距离护鸟,王佃宝说,这缘于2008年的一次救助。
“那天,我去孔望山景区拍鸟,无意中看到一只白鹭幼鸟在树下挣扎,如果我不出手相助,那它必死无疑。当时小家伙生命体征看着已经很弱了,我就小心翼翼地把白鹭宝宝包起来,赶紧收拾起设备,带它回了家。”
为了帮小白鹭补充营养,王佃宝每天都喂白鹭宝宝吃些新鲜的小鱼小虾。在这样精心的照料下,小白鹭身体快速恢复。半个月后,小白鹭已经恢复了精神,王佃宝选择了一个晴朗的日子,带着它回到孔望山,让它回归族群。
“白鹭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极为挑剔,是大气和水质监测鸟,一直有‘环保鸟’的美誉,成群的白鹭在港城落户,这得益于港城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王佃宝说。
自那时起,王佃宝逐渐与鸟儿结下不解之缘,也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护鸟上。
爱鸟容易护鸟难,在发现和记录美的过程中,王佃宝发现有些人总是伤害鸟儿,“最心痛的是看到有人抓鸟、打鸟、害鸟。”这让王佃宝更加坚定了护鸟的心。“我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守护候鸟安全迁徙。”
群鸟翔集生态和谐
2016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吸收王佃宝为会员,同时任他为连云港护飞行动队队长。为此,王佃宝专门购买了一辆面包车,只为更好地保护野生鸟类。
一台相机、一条皮衩、一顶帐篷、一个手电筒是他必不可少的护鸟装备。
说起自己爱鸟、寻鸟、护鸟的故事,王佃宝可谓如数家珍。
王佃宝记忆中最深的一次是参与打击非法捕鸟行动的情景。那夜凌晨,他们在湿地巡查时听到候鸟凄厉的叫声,发现有人用强光灯捕猎候鸟,“我们看到湿地有灯光似乎就在眼前,兜转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们就在路口蹲守,直到捕鸟者出现,被我们一网打尽。”
在多年的护鸟中,他走访知情人,摸清非法捕捉野生动物团伙的窝点,2018年,配合公安机关一举打掉了一伙在连云港非法捕捉野生动物的外地人团伙。
“我们就是这么一路跋涉,最后将大批捕鸟贼绳之以法,将他们彻底驱逐出湿地,把美丽家园还给了候鸟”,与王佃宝同行的护鸟志愿者周翀说,“我们很高兴看到努力带来的成果,我们的湿地生态正变得越来越好。”湿地是候鸟的家园,湿地恢复需要公众的参与和人民的力量。
十五年来,王佃宝工资的三分之二都用在保护野生鸟类上。他驾车行驶了23万公里,经常开车在沿海巡视,南到徐圩,北到临洪口区域,清网救鸟,救助鸟类累计达1000多只。
能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是王佃宝脚步不停的源动力。
“鸟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越来越多的候鸟云集,说明港城的环境越来越好。”王佃宝说,随着法律完善和人们保护意识的增强,近年来非法捕鸟现象已大为减少,特别是在连云港的海滨湿地,常能看到鸟儿在天空自由自在地翱翔。
群鸟翔集的背后,是护鸟人长年累月的坚守。王佃宝希望未来自己的镜头,能够记录下港城更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景。
爱让王佃宝长出一双隐形的翅膀,伴随鸟儿飞翔。(记者 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