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时代新风︱九旬眼疾老太的“精细生活”

文明创建阅读模式

在海州街道南门社区,91岁老人刘圣平虽然患眼疾多年,听力也不太好,但是生活基本都能自理,且性格乐观,几个儿女对其悉心照顾,四世同堂之家其乐融融。

眼疾老人生活基本能自理

刘圣平18岁时眼睛生病,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所以一直不知道是什么病,孩子们长大后,带她看了多家医院,经诊断是青光眼,由于患病时间太长,且年事已高,医生都建议不做手术,保持现状。

刘圣平有三个女儿、两个儿子,现在住在长子(排行老三)张红玖家,其他儿女轮流来照顾,他们每天晚上陪老人聊聊天,然后在陪护床上休息,早上回去忙自己的事。

刘圣平告诉记者,年轻时一家人住在市郊原来的“临洪大队”,丈夫打零工,她带着孩子们砸石英,就是把鸡蛋大、鹅蛋大的石英块砸碎,赚一些生活费。

在张红玖印象中,家里的一切都摆放有序,菜刀、砧板、铲子等都放在固定的位置,母亲每天靠记忆摸索着烧饭炒菜。“有时,物品不在原地方,母亲就会喊一声,我们便会跑过去把物品放到原位。”张红玖说。

2015年,张红玖在南门社区买了一套带小院子的房子给父母居住,2018年,父亲生病去世了,张红玖就和妻子、儿子、儿媳妇、孙子一起搬过来,四代人挤在一起。“我们觉得住在这里很舒服,彼此间也能相互照应,都不想回丰泰苑小区的楼房住了。”张红玖说。

晚辈对老人都很孝顺

55岁的张红玖右腿半月板损伤,腿疼严重,去年一年没上班,今年才上班。平时,他早上6点起床,7点40分从家出发去新浦工业园区一家私企上班。他每天出发前、下班回到家后,都要向母亲“报备”一下。

有时天气不好,他就告诉母亲,“今天天气不好不要出去”。

每天,妻子万金美都会为一家人准备好饭菜,照顾自己的孙子和刘圣平老人。

“老太,这是米饭、这是汤、这个是菜。”万金美说完,老人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老人胃不好,饭菜要软一些、烂一些,不能辣,其他的和我们一样。”万金美告诉记者,“最近几年,兄弟姐妹一起照顾老人,老人的二女儿经常过来帮她洗澡、洗衣服。”

老人有一部老年机,偶尔儿女或孙辈打电话过来,她也能接听,不过因听力不好,对方得大声说话她才能听到。

“孙子、孙女都买东西给我吃,也常常过来看我,都很孝顺。”老人笑着对记者说。

精细的摆放适合老人

带着好奇,记者走进刘圣平老人的房间。约20平方米的房间里干净整洁,一切摆放整齐有序。靠门口的是陪伴床,墙角处是一张一米八宽的床,那是给老人睡的。墙上有3层9格的吊柜,里面摆放着药品、蛋白粉和老年机等物品。

床头摆着一张特制柜架,上面放着水杯、面霜、热水瓶、两个不锈钢碗,下面有水桶和3个盆。张红玖说:“这个柜子老太太用了约30年,她用习惯了,很顺手,所以搬家时一直带着。”

床边是拖鞋、两个助行器,方便她随时下床。

老人穿着红色的薄棉袄,很爱笑,睡眠也很好。她告诉记者,洗脸、刷牙、洗脚等都自己摸索,很少麻烦孩子们。

张红玖说,老人患有高血压、肾积水、肺叶萎缩、胃病等,所以墙上柜子里有阿司匹林肠溶片、奥美拉挫、阿莫西林、健胃消食片等常用药。

让记者惊叹的是,吊柜一个方格中的一个紫色袋子,里面有十个方形的塑料瓶,每个瓶子中放着4种不同形状的药。“那是我按照医嘱搭配好的,每天晚上睡前需要服用的药告诉老人,她自己摸着吃就可以了。”张红玖说。

老人床头上装着一个特别的门铃,手一伸就可以摸到,有需要随时按一下,家人就会过来。“如果老人的东西被谁挪了地方,她摸不到就会摁铃,我们一大家人,无论谁听到铃声,都会立刻跑过去。”张红玖说。

靠着这份默契,靠着这细致的安排,刘圣平老人在儿女们的陪伴下,享受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吕兰芳 郑 焕 王镜凯)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4月21日 18: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