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时代新风︱退休17年坚持每天坐诊 一个名医的仁心与初心

文明创建阅读模式

中西医名医刘洪实退休不退岗,退休后还给人看了17年的病。

今年77岁的刘洪实,几根长眉毛都白了,但眼睛有神、带光彩,真有点仙风道骨的味道。

刘洪实是市中医院的名医。几十年来,他把病人当作亲人,群众亲切地叫他“刘半仙”“刘神医”。给人看了一辈子的病,退休时,老伴对他说:“老刘,你忙了一辈子,退下来了,就在家里好好歇歇。”

刘洪实慢悠悠地笑着说:“我忙惯了,退休退不了岗,一天不给人看病闲得慌。”

从退休到今天,刘洪实没有一天不给病人看病,对病人简直是有求必应。17年里,他用坏、用丢了7副老花眼镜,每次新换的眼镜度数都要深一些。

文明实践·时代新风︱退休17年坚持每天坐诊 一个名医的仁心与初心

  为病人去学习

他第一次丢失老花眼镜是刚退休不久。

一天,他看到《健康报》上有知名中医的学术讲座、专家研讨会,有国医大师现场传授医道,于是心动了,想去“大世界”看看、学学,长点见识。大半辈子下来,他看的病人多了,见的疑难杂症多了,有时遇到疑难病,不像过去那样胆子大、敢想敢做,而是慎之又慎,如履薄冰,觉得自己肚子里有点空了,医术不深、不厚。他想多掌握一些治病救人的本事,不怕花钱,不怕跑路,不怕赔上大把时间,铁下心要参加中医学习班学习。

有朋友知道了,对刘洪实善意提醒说:“这样大年纪,跑什么路,学习什么东西,图的是什么,还是把自己身体养得好好的,才是真的。”

刘洪实说:“多学点东西没有错,帮别人看好病,提高治病能力,多值得、多开心。”

朋友啧啧咂嘴,晃着头,不理解地说:“工资待遇够吃够喝,还受那罪干什么呀。”

刘洪实说:“哪是为了挣钱,我干了一辈子医生,放不下来。”

刘洪实活好自己、超越自己,走的是“医者仁心”的路,让自己强大,帮助更多的病人。

他拎着小书包,装着老花眼镜,到北京、上海、广州、南京、郑州等地,认真地听,做好笔记,会上发的材料带回来,好好地琢磨、思考。这些年,他自费参加学习花了有八九万元。

一次,刘洪实到了广州,走进南方医科大学,在中医班听课,下课时,在匆忙中,他把眼镜丢了。下午,没了眼镜,他抓瞎了,两眼迷迷糊糊,啥也看不清,不能记笔记。于是,他在广州街上买了第二副眼镜。

文明实践·时代新风︱退休17年坚持每天坐诊 一个名医的仁心与初心

  就这样,刘洪实用知识充实了自己,医术越来越精湛,同时,他的眼睛更老花了,眼镜的度数更深了。

与此同时,刘洪实越来越受病人信赖,成了他们离不开的“刘半仙”。

每天,刘洪实都忙得像陀螺,他早上九点到门诊上班,晚上六点下班。有时下班时,不看完病人不离开医院、不吃饭。

年纪到了77岁,眼睛更花了,于是他配了新的度数更高的眼镜,确保自己到医院坐诊一天不少,到乡镇给群众看病风雨无阻。

用医德换信任

医生几乎天天都在“考试”,因为每天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

刘洪实勤思考、肯钻研。有些年轻医生遇到疑难杂病看不出来,就请刘洪实来看。遇到年纪大的病人常常说重复的话,絮絮叨叨,他也不急不躁,耐心地听,细心地望、闻、问、切,不少一步。他该给病人开小处方时,绝不会开大处方,能省就省。他通常给病人先开一天的针,第二天看病情再决定是否继续打针。有些病重的人,他还让对方留下电话号码,时不时打电话问一下病情怎么样,病人很受感动。

本地以及周边沭阳、临沭一些农村病人,往往不顾路远,坐大巴赶来,专门找刘洪实看病。刘洪实不在时,就不看病,走了。有的病人在别的医院查了一天病,查了多少样,觉得不如刘洪实用听诊器听听、试试脉,吃了他开的药,心里才放心,就舒服了。他们拿着别的医院拍的CT片子,千方百计跑到市中医院找刘洪实,问了问,他说了话,才算放下心事,心里踏实。这种信任是花钱也买不来的。

刘洪实的医德就是对得起病人的信任。

海州锦屏镇刘顶村是刘洪实的老家。17年里,他从未忘记老家人,心里想着他们,他把他们当亲人,老家人也把他当作最信赖的人,有病就找“刘半仙”。

有时,刘洪实到锦屏卫生院(现为锦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天不亮,乡亲们就拿着小凳子在卫生院门前坐着排队,等着刘洪实把脉看病。他们亲眼看到一个个急危重症疑难病人,经过刘洪实的把脉、看舌象、闻气味,开上一个方子,吃上几锅汤药,神奇般好了。

刘洪实到了刘顶村和一些村庄里,有时简直需要化妆,不然的话,被村里人看见了就没法脱身,张家请李家带,拉着他去瞧病。

刘顶村过去有两千人,几乎每个人都找刘洪实看过病。现在的刘顶村包括外来人口已有近四千人了,刘洪实守护着他们,让他们平平安安地享受生活。

信任是什么,是把自己的心、甚至是性命交给对方。刘洪实就得到了乡亲们信任,得到了一颗颗弥足珍贵的心。

文明实践·时代新风︱退休17年坚持每天坐诊 一个名医的仁心与初心

  拿真情守初心

在港城的许多乡村里,老人临终前,别的医生给的药不吃,只吃刘洪实给的药。还有的老人、病人临终前,总是想见刘洪实一面,说上几句话,才放下心,平静地离去。

刘顶村的人都说,村里有个刘洪实福气了,出了几个百岁老人,有九个老人是九十岁,八十岁的老人就太多了……

一次,刘洪实来到刘顶村,还没坐下来,一个姓刘的老人的儿子找过来,说父亲心衰,在医院没看好,抬回家里,快不行了,让他去看看,还有没有可能多活些日子。刘洪实立刻跑过去,看到老人睡在床上,放在厅中,等待办后事。

刘洪实问老人话,见他心慌气短,嘴唇动弹,说不出话。当时,老人已经几天吃不进饭了。

刘洪实看了看、问了问老人的病情,用西药输液,用中药口服,三天后,他身上有了力气,能吃下饭了。

刘洪实仅在刘顶村就丢失了两副老花眼镜。有时出门坐诊,老伴再三叮咛他,不要丢了眼镜。可他呢,有时还是丢了眼镜。每次丢了眼镜,他就马上再买一副。

初心不变,真情不改。刘洪实坚定前行,做最好的自己,用爱温暖着病人。

刘洪实给四面八方的乡亲们治病,有的人感激涕零,没有像样的东西送他,就送来土特产,如大米、花生、蔬菜,表达感激心情。但刘洪实从不收病人的礼物,“怎能收病人东西呢,给人看病是医生的本职,该尽的责任。”这是他的心里话。

乡村人感情真挚。一个病人的家人送土特产给刘洪实,他不收,后来听说刘洪实给人看病丢了不少老花眼镜,突发奇想,买了一副老花眼镜送给刘洪实。刘洪实收下了,他笑着说:“好呀,这个我离不开,戴着你给的眼镜,给人看病看得更清楚了。”

许多人嘴里都能轻松地说出“不忘初心”,可有多少人能做到并坚守,而且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呢?刘洪实做到了。初心,刘洪实一守就是大半辈子。

这个世界上诱惑太多了,有的人活着就是贪图金钱和享受生活。

人不失去初心,就不会失去自己。刘洪实用精湛的医术造福老百姓,这是他的心胸和境界,7副眼镜,见证了他心系病人的一片初心。(张文宝)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5月26日 16: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