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时代新风︱我是新农人

文明创建阅读模式

文明实践·时代新风︱我是新农人

退休后,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最惬意?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种退休生活。

殷开龙觉得,退休后种地比较适合自己。把农业作为产业来做,不仅要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豁达心态,更要有克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勇气。这些他都不缺。

“好好种地,种最好的地”,6年来,殷开龙一直用心中的坚守做绿色健康、对人体有益的农产品。

新农人种健康地

2017年9月30日,是殷开龙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天。这天,他从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退休。也是这天,他拿到了武圩村200亩土地的使用权。近6年来,这片田地已从荒芜到茂盛,而他也实现了由电力人到“新农人”的转变。

种地第一年,他和所有农民一样耕地、整理沟渠,闲暇时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知识。根据当地土壤特性并咨询了周边农户后,他种下了第一批小麦与玉米,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当年就收获玉米3000根、小麦5万公斤,迎来一个小丰收。

走进殷开龙的玉米地,两位老农正在田间忙碌,一人掰玉米,一人挑拣,把有虫眼的玉米都挑到了一旁。“这是客户定好了的,等会挑选好了我就送过去。”一位老农介绍。

在田间等了一会,殷开龙骑着电动三轮车将我接到了他租住的地方。一进门,一股小时候才有的玉米清香味扑面而来。“来尝尝我的玉米,这种紫色的。”殷开龙热情地邀请,“再尝尝煮玉米的水,很清甜的。”对于食物生产者来说,对他最大的尊敬是把食物吃光。我拿起玉米啃了起来,清香、软糯、甜滋滋的,口感已经超过了童年记忆中的味道。

“同样的品种,我的玉米会比别人的好吃。”殷开龙介绍了自己种出更好吃玉米的秘诀,“我弄了一个有机肥发酵基地,收来的秸秆和道路修剪的树枝再搭配牛粪放一起做堆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长期用有机肥,就能改良土壤,使有机物含量变高。植物吸收丰富营养的话,就会更好吃。”

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殷开龙的玉米在喜爱玉米的群体中通过口口相传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不少外地的顾客通过网络购买。紫色的玉米不仅好吃,还很健康。

如果单纯从经济效益看,这些玉米赚的并不多。因为使用农药化肥少,玉米的出苗率不高,虫害也多。“好吃的玉米,虫子也爱吃,就会有虫洞。一亩地能收3000到5000根,卖不到1000根,就算5元一根,效益也很低。”不过,殷开龙的目标并不是短时间赚大钱,而是实现心中种出绿色健康农产品的梦想,“想赚钱也比较简单,多用些化肥农药也省心,粮食每年种两季,但这不是我种地的初衷。做绿色的健康的对人体有益的食物,肯定要把赚钱放在后面。”

新农人种新潮地

在玉米地旁边,有两个现代化的大棚。2018年底,殷开龙向宁海供电所递交了用电申请。电来得飞快,线路延伸到大棚门口,宁海供电所还与他的大棚建立了“一对一”服务机制,实时进行用电沟通。“自己经历了才更认识到农民对用电的盼望,也更加体会到现在供电服务的好。”殷开龙说。

有了电,他迅速搭建了两个阳光大棚,大棚外种植小麦、玉米、火焰蔘,大棚内种植火龙果、燕窝果、香蕉等。200亩田地被分为粮食、蔬菜、水果三大块,品种一下子丰富了起来。

走进大棚,按下按钮,电动保温卷帘缓缓卷起,阳光洒下来。两个大型通风扇昼夜不停旋转,水肥一体化系统根据作物的需水、需肥规律和土壤水分、养分状况,将肥料和灌溉水一起适时、适量、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的土壤中……

任何事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殷开龙之前还种过樱桃、蓝莓和石榴,一路踩坑到现在。为了改善种蓝莓的土壤条件,他专门去日照买了各种材料改良土壤,最终因为水质不符合蓝莓的生长条件导致产品质量不好。之后殷开龙还种过突尼斯软籽石榴,好吃但不抗冻。2020年的一场寒潮,把这些石榴全部冻死了。现在,殷开龙大棚里的火龙果终于迎来了丰收季,殷开龙介绍:“现在一共有8亩火龙果,第一茬是几十斤,第二茬几百斤,后面能收几千斤,销售很好。”

殷开龙还种了三四亩火焰蔘,自己建了一个生产车间购买了相关设备制作火焰蔘茶。“因为火焰蔘茶可以健胃消食,长期饮用也能够增强人的身体素质。”

“我用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行为方式去种地,那我就属于‘新农人’。”在殷开龙看来,种地不是一成不变的,乡村更不是。

今年,他在加工厂房的屋顶上安装了屋顶光伏发电设备。“厂房屋顶有150平方米闲置,我装了47块光伏发电板,支持新能源建设。”殷开龙说,一切都在向着“绿色农业”目标前进,从电力人到“新农人”的这条路,他走得满头大汗,却欣喜而满足。

新农人有新希望

殷开龙承包的200亩地越做越好,他为这些农田起了个名字———“绿色原野”生态园。“他种的菜没有化肥,吃上去甜滋滋的!”很多老朋友吃过殷开龙种植的蔬菜、水果,知道他的退休生活过得“麦黄瓜甜”,纷纷前来“打卡”买菜。

“绿色是底色,以前工作的时候我们就倡导绿色低碳赋能美好生活。现在种地,我也要做关乎长远生态和绿色循环的农业。起名‘绿色原野’,让原野满目带‘绿’!”殷开龙自豪地说。

一次,老同事带着自家孙子来到“绿色原野”生态园游玩,没想到孩子对园区的农作物非常好奇,还主动帮助采摘玉米。于是,这位老同事建议殷开龙让周边学校的孩子们都来生态园研学。

在老同事的撮合下,苍梧小学的学生们成了“绿色原野”生态园研学的第一批客人。殷开龙给他们讲农作物从一粒种子到结出果实的全过程,引导他们从书本走向生活,亲近大自然。孩子们也变身成为“小农夫”,亲自动手体验农事农活。当孩子们看到生态园里的用电设备,想要伸手触碰时,他又当起“电力教导员”,给孩子们讲解用电知识以及屋顶上的光伏发电原理。如今,来“绿色原野”生态园研学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种子代表着希望,而孩子们也是祖国的希望。通过种地,我的退休生活变得非常充实,而与孩子们相处,我从精神上感到无比富足,这比赚多少钱都重要!”变身“新农人”以来,殷开龙没有准确计算过收入金额,只是一天一天地耕耘着这片土地,一点一点地探索着电气化绿色农业的发展前景。

(李 江 通讯员 申甲雁 卢颖)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7月31日 21: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