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好人·满城春风︱24年超100000里 江苏好人王笃智的护学路

网上好人馆阅读模式

有人说,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从心里迸发,才能到达心灵的深处。对于这个观点,王笃智从心里感到认同,于是,他扎根乡村,踏上了一条无私奉献爱心的护学之路。

从开始的晚自习后骑摩托车护送偏僻地方的学生回家,到如今当起校车护导员,王笃智无怨无悔守护学生回家路,并带动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到护送学生的行列。爱心护送24载,从一个人到一个车队,乡村小道见证着王笃智对学生爱的坚守。

一群好人·满城春风︱24年超100000里 江苏好人王笃智的护学路

自发护送 为了孩子们安全回家

“做一件好事容易,可24年风雨无阻坚持护送学生回家却不容易,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呢?”在见到赣榆区柘汪中学教导处主任王笃智之前,这个疑问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

“没有多余的想法,完全是为了我们的孩子安全回家。”王笃智朴实的话语给了我们最直接的回答。

护送学生回家源于一次惊险的意外,这件事给当时的王笃智带来了极大触动。

1999年,王笃智刚工作不久,在偏远的农村中学——马站中学(后改名为柘汪二中)任教。“当时乡村路面坑坑洼洼,没有路灯,加上村庄分布较广,学生上下学路上安全隐患比较大。”王笃智回忆。

那年初冬的一个晚上,晚自习放学后,一名学生在回家路上被一辆摩托车撞倒,肇事者逃逸,因为抢救及时,学生才得以安然无恙。

一群好人·满城春风︱24年超100000里 江苏好人王笃智的护学路

“学生夜晚被撞之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助会怎样?”这样的假设令王笃智非常忧心,“年轻的生命只有一次,花一样年纪的学生们需要我们的守护。”

想到就做,事故发生的第二天晚自习放学后,王笃智就推着自行车,站在学校门前,望着分别涌向东边和西边的两股人流分析:往西,过了两个村庄就是一段几公里的山路,那边有个韦岭村位于丘陵,有走读的学生。王笃智决定送他们一程。

韦岭村位于海拔60米的山岭松林间,王笃智把学生们送到村头时已是满身汗水。夜晚的乡间,寒风瑟瑟,学生们的一声声“谢谢”让王笃智暖在心头。返程时,王笃智便下定决心:“这么偏远的地方,学生夜晚回家确实有安全隐患,我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孩子们。”

可是一个人的力量过于微薄,为了能守护更多学生回家,王笃智与几位青年教师商量,提出晚自习放学后,分头护送路程偏远的学生回家。大家热烈响应,商量后决定骑自行车的老师送路程近的,会骑摩托车的送路程远的。

“那时,我还不会骑摩托车,为了送学生方便,我硬是用一天时间学会了骑摩托车。”王笃智笑着说。练习时几次跌倒,膝盖、手掌都磕破了皮,他全然不顾。就这样,王笃智和几位青年教师开始骑着摩托车在晚自习放学后护送学生回家。

从此,护送学生的教师摩托车的灯光,照亮了晚自习后骑自行车回家学生的路。王笃智等青年教师自发护送学生回家的行为,得到了更多教师的响应,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加入到护送晚自习后学生回家的行列。

兵分多路 家长心中的爱心车队

那些年,熟悉马站中学的细心人发现了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每晚放学的各个学生队伍后边,总会有一辆摩托车亮着车灯紧随其后,护送他们进村后才返回。这看似平凡的护学路,见证着王笃智和他的同事们对学生无私关爱,也见证着他们付出的汗水与心血。

一群好人·满城春风︱24年超100000里 江苏好人王笃智的护学路

“当时,学校只有几排平房用作学生宿舍,大部分学生走读。”王笃智说。最初,走读生参加晚自习的有100多人,后来越来越多,而家最远的离学校有10余里。每周一到周四晚自习,王笃智和几位青年教师分两路护送走读生回家。不管路有多远,也不管天气是好是坏,王笃智等人都会坚持护送到底。每到周五下午全体放学,他们便“兵分多路”,逐一将各路学生送到村口。

因为路远且崎岖不平,韦岭线和大王坊线成为护学过程中最难送的路线,晚上护送学生一个来回要耗费一两个小时,而且还要面临许多困难。有一天晚上,王笃智和同事们护送学生去韦岭村,返回的路上,他们骑着摩托车冲进了一个小凹坑,人跟着车摔倒了,膝盖碰破了,脚脖子也扭伤了,他们忍住疼痛,扶起摩托车赶到医院做了简单包扎,直到深夜11点才回家休息。

而遇到恶劣的天气,还会发生一些惊险的事情。2004年,一次夏季暴雨后,两名学生路过仲湖村北至田庄的水漫桥时,不慎被大水冲到了桥下,幸好岸边有一棵被大水冲倒的大树横卧在河中,两名学生死死抱住大树不放。两位护送教师见此情景,迅速跳入水中救出学生。自那以后,每逢大雨天,王笃智和他的同事们就轮流在桥上守候。

其实,最为艰辛的还数腊月的雪后护送,长时间在外骑行冻得难受,护送教师回家后,都要坐在炉子前好长时间才能恢复。多位护送教师的关节常年疼痛,有的在酷暑天还要使用护膝。可是尽管如此,王笃智等教师却把这份任务当作一种“甜蜜的负担,幸福的积累”。

有了他们的护送,学生放学安心,家长放心。时间久了,老百姓越来越多知道他们的事情,不知从哪一天起,家长给他们起了个“爱心车队”的名字,就这样一直叫到了现在。

传承接力 正式车队让爱随车行

柘汪中学爱心教育展室,放着当年王笃智骑过的一辆摩托车,一旁还有骑车用的棉手套、棉大衣。每隔一段时间,王笃智就会过来看看,扫扫灰尘,整理下衣物。

王笃智和同事的爱心护送守护着学生回家路上的安全,2009年春季新学期伊始,学校向全校教师发出倡议,把自发护送车队组织化,正式成立一支护送车队。

这一倡议立即得到了王笃智以及其他教师的热烈拥护。最后,学校从报名者中挑选身强力壮的男青年教师22人,正式成立了教师护送车队,仍然沿用群众的习惯称呼──“爱心车队”。从这一年起,王笃智光荣担任了这个车队的队长,招募队员、组织护送、协调工作,忙得不亦乐乎。

一群好人·满城春风︱24年超100000里 江苏好人王笃智的护学路

到2009年秋季,学校走读生已不再上晚自习,但是“爱心车队”并未放弃护送。相反,护送次数却增加了,由原先的晚上一次变为一天中午和下午两次。王笃智和车队队员们先是到达交通路口,组织学生过马路,待学生安全通过后,再骑车将学生送到相应的村口,确保学生安全回家。

特别是2013年,柘汪二中与柘汪中学合并迁入柘汪新城,“爱心车队”又在新校区延续,并且护送队伍不断壮大。每个星期五下午放学后,40多位队员都会准时出发护送30多个村庄的学生回家,真正做到了“爱随车行”。

“到新校区的第二年,爱心单位赠送了10辆电动警用车,我的摩托车便彻底退役,被送进了学校的陈列室。”王笃智说。近几年,城里孩子乘坐的黄色校车,开进了柘汪中学,王笃智和同事们又当起了校车护导员。

“这么多年来,爱人车树清一直支持我,主动承担了大量家务,让我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公益护学。”王笃智说。二十多年来,王笃智的护学行程累计十万余里,也成为柘汪中学护学时间最久、行程最长的车队成员。去年,作为爱心护学车队的代表,王笃智荣登“江苏好人榜”。

“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爱的付出。哪怕再苦再累,我也无怨无悔!”年近50的王笃智依然豪情满怀。(记者 王进文 通讯员 顾绍扬 匡立冬)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8月29日 14: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