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又去地里看菜啊?”在灌云县东王集镇兴春村富民产业基地种植大棚的路上,村民们总会热情地跟他们的书记朱大海打招呼。从2021以来,不管天气如何,朱大海每天早上都会雷打不动地去富民产业基地大棚转一圈,一年四季,从西瓜到豆角、从西红柿到大头菜,用他自己的话说:“看好每一棵菜,我也就是守住了村里老少爷们的钱袋子。”
在兴春村,看紧“钱袋子”,那可不是说说而已。2018年的兴春村党支部年底核算账目,村里实打实地背着120多万元的负债,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何况还是负债百万。村集体没钱,村里各项活动自然也是捉襟见肘,连年绩效考核更是在全东王集镇垫底,集体都不富,村民们自然更是捂紧了自己的“钱袋子”。退役军人朱大海作为兴春村民,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驱使下,朱大海积极参与了村干部选举,并于2019年初开始担任兴春村党总支书记。上任伊始,朱大海就四处了解附近的农产品需求情况,并召开党小组会议,和村干部统一了“挖掘土地资源,发掘特色产业,培养创优品牌”的村集体发展思路。几个人,几块地,朱大海没有上来就发动群众,而是带着村干部率先研究起了大棚种植。通过明确品种,安排种植时间,开始了兴春村集体农业产业的道路摸索。
2020年,市委、灌云县委发布党建引领富民兴村“政策包”,兴春村积极响应,运用“公司+基地+市场”的模式,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注册村集体企业,现在有400亩产业富民基地、50个蔬菜大棚,一年分两季种植西瓜、西葫芦等果蔬,当年村集体净收益15万元。这对于当时的兴春村绝对是一针“强心剂”,之前保持观望心态的村民,看到了实打实的收益,纷纷主动来到兴春村党群服务中心想要加入。朱大海的目的达到了。
借着从产业富民基地刨出来的“第一桶金”,朱大海带着党员群众趁热打铁注册了“兴春百姓”商标,在镇政府的扶持指导下,这一品牌为大米、西瓜分别带来了31万元和21万元的品牌增值。2021年,兴春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元,获党建引领发展“十大红旗村”荣誉称号。(焦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