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港城·美德之城︱钟佰均扎根基层26年 用废旧渔网编织乡村振兴之路

网上道德模范馆阅读模式

山海港城·美德之城︱钟佰均扎根基层26年 用废旧渔网编织乡村振兴之路

山海港城·美德之城︱钟佰均扎根基层26年 用废旧渔网编织乡村振兴之路

苏鲁交界处,绣针河旁,地处江苏最北部的西棘荡村,如今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从负债20万元,到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0.4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700万元,从贫穷小渔村到全国文明村和经济发展强村,西棘荡村的变化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西棘荡村党委书记钟佰均。

钟佰均带领村民通过回收废旧渔网进行尼龙颗粒加工,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将一个贫穷落后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全国最大尼龙颗粒加工专业村,走出了一条创业富民、共享发展的“西棘荡之路”。

2010年,钟佰均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17年,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2019年6月,被中组部和中宣部表彰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2021年6月,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22年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一个选择改变一个村的命运

山海港城·美德之城︱钟佰均扎根基层26年 用废旧渔网编织乡村振兴之路

穷、乱、差,是以前人们提起西棘荡村的第一印象。

钟佰均是土生土长的西棘荡人。1997年年底,时任乡党委书记找到钟佰均,动员他回村里挑担子。钟佰均犹豫了,他对西棘荡村太了解了,几年间走马灯似的换了几任书记,村集体负债近20万元,人心涣散,连党员大会都开不起来,是块难啃的骨头。而且,那时他工资一年2万多。

一件小事,改变了钟佰均的想法。有一次,本家大婶告诉钟佰均她想找媒人为儿子说亲,媒人说,孩子不错,就是村太穷了。钟佰均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家乡变个样!

西棘荡村地处丘陵,干旱少雨,属于典型的望天收,缺水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钟佰均1998年任村党支部书记时,全村近700户人家、2700多人口,耕地面积约2100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地少人多。再加上长期缺水,农业发展的空间更显局促。

钟佰均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井,最大的困难是打井没有钱。钟佰均带头凑了一万块,为了省钱,他带领9名村干部每天扛着大锨、背着箩筐去打井。半个多月后,有村民开始自发来帮忙,渐渐地上百名村民加入了打井的队伍。那段时间,大家铁锨不知道用坏几把,鞋子不知道磨破几双。

66天后,一口深度达20米的水井终于打成了!建成机灌站正式出水的那天,村民们看着从井中汩汩流出的清水,一个个笑逐颜开。“我们打出的不光是一口生产井,更是一口民心井!”钟佰均说。

废旧小渔网“织出”环保新产业

山海港城·美德之城︱钟佰均扎根基层26年 用废旧渔网编织乡村振兴之路

山海港城·美德之城︱钟佰均扎根基层26年 用废旧渔网编织乡村振兴之路

山海港城·美德之城︱钟佰均扎根基层26年 用废旧渔网编织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为了拔掉“穷根”,钟佰均上任后带领村民种过红提、栽过洋葱,都因水土不服而告终。他没气馁,带着村干部跑市场、搞调研,偶然了解到尼龙颗粒加工产业。“家乡沿海废旧渔网资源丰富,何不变废为宝?”村支部经过讨论研究,达成一致意见。

带上煎饼,钟佰均直奔宁波招商引资,但客商来了一看,连路都不通,摇摇头就走了。钟佰均没有放弃,带领村委一班人建起厂房修好路,拉上电通上水后再次南下,“三顾茅庐”后客商终于被感动。2000年,全村第一家颗粒加工厂投产,当年就盈利40多万元。

“其实,拉投资搞合作不是我的目的。我的初心一直都没有变,就是想带着大家过上好日子。所以我带头做给村民看,带着他们一起干,实现共同富裕。”钟佰均说。

当年投资、当年收益,尼龙颗粒加工产业让村民看到了希望。思想通了,路子有了,创业资金却成了最大问题。钟佰均决定为村民担保贷款。他一次次跑信用社,以个人名义为大家担保,每年担保贷款达300多万。没几年,村里就有了140家颗粒加工厂,西棘荡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颗粒加工专业村,连山东的村民都来打工。

苏日军经营着一家颗粒加工厂。当年,看着村里人一个个富了起来,苏日军找到钟佰均,提出要干颗粒加工。钟佰均没有丝毫犹豫,帮他担保办下10万元的贷款。“正是靠着这笔启动资金,我才有了今天的小康生活。”苏日军说。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平日里就关注国家政策走向的钟佰均坐不住了,“村里颗粒加工厂粗放散乱,污水任意排放,肯定会触碰环保政策整治红线,与其被动整改不如主动转型。西棘荡村的工业必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目光短浅只看重眼前得失,要着眼长远为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绿水。”

钟佰均带领党员干部在村里修建起污水处理厂,先后关停、合并加工小企业140多家,转产企业10多家,建起西棘荡村循环经济产业园。占地187亩的村集体企业——永泰塑业建设尼龙颗粒生产线12条,聚丙烯生产线12条,聚乙烯生产线12条,还拥有日处理8000吨的污水处理厂、16套废气处理设备,实现污染“零排放”。

如今的西棘荡村,已经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在村集体企业永泰塑业的生产车间,造粒机正在运行,各种形状的尼龙颗粒从机器里吐出。“我们实行‘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吸引周边农民1600人创业就业,公司目前年产值达4亿元。”销售经理陈洪龙说。

2023年西棘荡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0.4亿元,实现税收3370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7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4.78万元。

乡村善治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山海港城·美德之城︱钟佰均扎根基层26年 用废旧渔网编织乡村振兴之路

山海港城·美德之城︱钟佰均扎根基层26年 用废旧渔网编织乡村振兴之路

傍晚,村口党群服务中心的便民服务大厅亮起了灯,一位村民正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办理社保验证业务。

“考虑到村民们白天工作没时间,便民服务大厅采取延时工作制,通常七点以后才下班,忙的时候要加班到十一二点。”钟佰均告诉笔者。

乡村振兴首先要实现组织振兴。刚上任时,钟佰均在党员大会上铿锵有力地作出六字承诺——“公开、公平、公正”。他从村干部自身开始“立规矩”,提出“不吃老百姓的饭、不收老百姓的礼、不在家里办公”的“三不”原则,规范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村里无论大小事都通过党员大会充分讨论。

正因干群同心,西棘荡村干成了很多大事。从兴建绣针河大桥,到建设党建文化公园、乡村大舞台广场、新幼儿园,再到集中居住区建设,党组织始终发挥着“定盘星”“主心骨”作用。2007年,西棘荡村党组织正式升格为党委。根据钟佰均的提议,西棘荡村党委下设工业、农业、老年及个体私营四个党支部。

为何要单设一个老年党支部?钟佰均解释道:“人们常说,家有一老,犹有一宝。但在农村地区有许多空巢老人,缺少子女的关爱,我们从提倡尊老敬老入手,村里把老年人当‘宝’,就是给村民做样子,以此优化家风、改善民风、带动村风。”除了单设老年党支部,村里在规划集中居住区时,优先兴建老年公寓,至今已建起75幢老年公寓,让全村老人都住上了好房子。

产业兴旺带来村集体收入增加,为民办事的“腰杆”也直了起来,近年来,西棘荡村一件件惠民实事相继落地。村里投入近千万元对配套基础进行提档升级,开通四横四纵长10公里的村庄主干道。协调相关单位在村设立“警快办”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周边村身份证、车驾管等50项警务事项就近办、一窗办。定期邀请市区名医下沉坐诊,全面提升周边就医环境。村里还规定,凡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可以统一安排到村集体企业工作,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则由村集体进行兜底帮扶。

走进西棘荡村,集中建设的别墅和楼房错落有致。平时,钟佰均总喜欢在村里到处转转,他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路、每一条河、每一棵树,也熟悉这里的每一个人。

“今年春节我们在新家过,各种家具家电都齐全,房子亮堂,小区环境也美,住着很舒坦。”村民陈龙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他是西棘荡村农房改善的受益者之一。

“我们抓住苏北农房改善契机,启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2023年建成15栋多层楼房和502栋农家别墅并交付,800多户村民全部搬进新房。2024年还规划了一批民生改善项目,着手建设农贸市场、兴建百姓食堂。”西棘荡村党委委员、村委委员钟秀说。

2023年,柘汪镇党委撮合西棘荡村、东棘荡村、田唐村、吴公村成立联合党委,明确钟佰均为联合党委负责人。联合党委成立后,钟佰均积极推动“合村合心”工程,发挥联合党委“把方向、管大局”的组织引领作用,通过常态化召开联合党委会、协商议事会,搭建交流融合、互促共进平台,不断增强东棘荡村参与棘荡片区建设的“存在感”;通过与赣榆城发集团合作,新建一体化厂区“筑巢引凤”,组织开展产业发展座谈会,带动村民创业致富热情,整合两村渔网收购人力资源,进行集中统一培训,增强原料收购精准性;打破两村物理界限,通过景观带无缝衔接,公共设施两村共享,村民住宅趋同规划,为两村融合发展打下基础。

西棘荡村和东棘荡村之间原先共有一个小池塘,以往无人过问。联合党委成立后,在钟佰均的提议下,由西棘荡村出资,将小池塘改造为生态公园。公园投运后,两村的居民三五成群,或来此健步锻炼,或结伴垂钓,或随乐而舞,好不悠闲。

在钟佰均看来,乡村的发展不仅仅要让老百姓有房子、车子、票子,更要让村民获得长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他规划建设村史馆,村里常年开展“传家风、晒家训”活动,设立“孝老爱亲奖”,以乡风文明引领乡村善治。在他的带领下,西棘荡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文明村等荣誉。           (庄婷婷 匡立东 王世东)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年5月14日 18: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