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公益行|为“记者梦”奋斗的李姗姗考取南林大

文明创建阅读模式

助学公益行|为“记者梦”奋斗的李姗姗考取南林大

走进东海县青湖镇东五河村李姗姗的家,不大的院子收拾得很利落,院中的一棵树绿意盎然,给整个家带来一片生机。李姗姗母亲的左上肢无力地垂着。“我属于先天性肢体残疾,左半身动不了,什么也不能做。”母亲无奈地说。

这个家原本靠父亲做瓦工维持生活。然而,6年前,父亲突发脑梗,留下了后遗症:右半边身子失去知觉,现在走路也无法保持平衡。无奈之下,嫁到安徽的大姐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经常补贴家用。

今年高考,李姗姗以563分的成绩考取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新闻传播学类(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专业。“我觉得这个专业挺有意思的,可以接触不同的行业。”李姗姗说,“我将来想做一名有责任心、有爱心的记者。”

助学公益行|为“记者梦”奋斗的李姗姗考取南林大

父母偏瘫

姐姐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助学公益行|为“记者梦”奋斗的李姗姗考取南林大

助学公益行|为“记者梦”奋斗的李姗姗考取南林大

走进李姗姗的家,她的母亲缓缓从沙发上起身迎接我们。“我是先天性肢体残疾,左胳膊、左腿都不能动。”李姗姗的母亲今年54岁,一直在家照看3个孩子。

天有不测风云。6年前,一个噩耗突然从父亲打工的工地上传来:父亲刚到工地门口就晕倒了。幸好被人及时发现送往医院救治,他捡回了一条命。然而,由于是突发脑梗,他出院后右半边身子失去了知觉。这也意味着,父亲失去了劳动能力。

“孩子爸生病后,不仅不能外出打工了,连生活都无法自理了,家里也没了经济来源。”李姗姗的母亲叹口气说,“家里原来有两亩地,也都承包出去了,一年就几百块钱。”

如今,大女儿已经嫁到安徽,小儿子初三还没毕业就辍学了,全家人的希望就放在了二女儿李姗姗身上。

“姐姐对我们说,要努力学习,其他什么也不要想。”李姗姗说,“姐姐说她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其实大女儿也很不容易,要照顾自己的小家,又要顾及我们这一大家子。”李姗姗的母亲说,“有时候想到这些,我就忍不住放声大哭。”

这时,李姗姗的父亲一瘸一拐地走进屋。“两个女儿都很懂事,知道心疼我们。姗姗学习上从来不让我们操心,但我和她妈妈都很愧疚,没有能力给她提供更好的生活。”父亲说。

生活虽然不易,但李姗姗瘦小的身体里迸发出大大的能量。“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勇敢地面向未来。爸爸、姐姐都为这个家拼搏着,我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李姗姗言语间透着坚定,“相信自己,只要树立坚定的信心,一定会书写精彩的人生。”

为“记者梦”打拼

东海女孩563分考取南林大

助学公益行|为“记者梦”奋斗的李姗姗考取南林大

助学公益行|为“记者梦”奋斗的李姗姗考取南林大

“高中时期,除了吃饭和睡觉,我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李姗姗毕业于东海高级中学,“要科学合理地制订学习计划,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我会利用吃饭的时间背几个英语单词,或者记一些政治要点。”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今年高考,李姗姗以563分的成绩考取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新闻传播学类(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专业,离她的“记者梦”又近了一步。

李姗姗很喜欢政治这门学科,高考政治考了86分(满分100分)的好成绩。“我没有窍门,就是一直学,坚信勤能补拙,努力终会有回报。”李姗姗笑了。

“学校和专业是我自己选择的,我对这个专业有兴趣,现在终于如愿以偿。”李姗姗开心地说,“我的性格使然,想从事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我觉得记者这个行业挺具有挑战性的,而且也可以像你们一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李姗姗热爱阅读。“我比较喜欢看余华的书,比如《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他总是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笔触,让我们在欢笑与泪水中感受到人生百态。”李姗姗说,这也总能让自己产生共鸣。

因为父亲患病、母亲残疾,高中时期学校给予了她相应的贫困生补助。但是,大学学费对于李姗姗一家人来说,仍是无法承受的负担。

“姐姐说回来要和我好好聊聊,她会和我一起面对困难。”暑假期间,李姗姗做家教为自己挣学费,但对于高昂的学费而言,这些钱则是杯水车薪。未来,她想继续考研深造,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她要为了梦想一路前行。

助学公益行|为“记者梦”奋斗的李姗姗考取南林大

赣榆学子王宏运

大学四年学费解决了

14日,本报报道了赣榆学子王宏运的故事。父亲在水泥灌装厂打工,母亲在学校的帮助下,边在食堂打工边陪读。哥哥今年刚大学毕业……困境中,王宏运更加努力。今年高考,他以575分的成绩被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录取。

王宏运的骨子里有股不服气的劲头。在看到关于他的报道后,市苏州商会副会长、爱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爱明联系上本报记者。“我来资助他大学四年的学费,直到毕业。”当天,陈爱明为王宏运捐出1万元,用于支付大一开学的学费。

此外,还有7名爱心人士为他捐出4400元。截至昨日一早,王宏运共收到爱心助学款1.44万元。

“非常感谢陈叔叔对我的关心,还有那么多帮助我的好心人,谢谢你们!我到大学后肯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当一名称职的医生。”王宏运感激地说。

14日,河海大学连云港校友会相关人员联系上本报记者,说:“我们校友会32人为考上河海大学的徐凯筹集10140元学费,并准备近期去他家里看望他,把捐款送过去。”(记者 杨锐冰 陈兵 牟进勇)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年8月19日 17: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