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家都是一袋垃圾全部丢进垃圾桶,现在,在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后,大多数居民逐渐养成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海州区机关小区居民刘女士点赞小区的新变化,小区内设置了垃圾分类房(亭),不仅替代了老旧的垃圾桶,还有垃圾车分类清运,难闻的臭味没有了。
这是我市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小区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规划引领、增强收运处能力、提升运行质效,建立健全“政府推动、全面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实落细,逐步将绿色发展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融入居民生活,让践行垃圾分类的“新时尚”成为居民生活的“新日常”。
互联网+回收 垃圾分类扬新风
日前,笔者走进海州区凤凰源著小区,高颜值的垃圾分类房让人眼前一亮:咖色的主体框架搭配绿色的宣传海报,既耐脏又突出了环保主题。垃圾分类宣传板,做好投递指引的同时,潜移默化增强了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培养了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小区共有4座垃圾分类房、3组智能垃圾回收箱。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凤凰源著小区共有11栋居民楼,实际住户513户1600余人。“我们小区按照垃圾分类省级达标小区的标准配置分类设施,严格落实‘一人一房’的桶边引导员模式,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小区物业负责人王诗介绍,“每个分类房配有一名桶边引导员,负责垃圾分类、指导宣传和解答居民疑问。投放点开放时间为7:00至10:00、17:00至20:00,实行定时投放、定时收运的模式,有效改善了小区环境。”
“现在,大多数居民在接触垃圾分类知识后,都能积极参与分类。”桶边引导员乔乃朋高兴地说,“我会努力引导居民们从日常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让我们小区的环境越来越好。”
截至目前,我市已陆续投放337台智能分类回收设备,覆盖市区224个小区。“智能回收箱进入小区后,促进了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从源头促进垃圾减量,改善社区环境。并且由于可回收物能够及时运送,减少了杂物堆放带来的安全隐患。”海州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多元宣教 垃圾分类进万家
“生活中的垃圾主要分为四大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小课堂在连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垃圾分类教育培训基地开始了。连云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垃圾分类小课堂在连云区已多次举办,让市民在体验中了解垃圾处理的全流程,很有意义。
自从垃圾分类工作启动以来,海州区组织开展了垃圾分类快闪秀、垃圾分类进万家、垃圾分类体验日等系列活动;商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品牌连锁企业,开展以“分类减量、反对浪费”为主题的全民参与活动,发起“限塑”“光盘行动”“分类减量、反对浪费”倡议,同时在门店播放垃圾分类宣传片;市教育局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垃圾分类活动,如“垃圾分类 保护环境”主题班会、“幸福满校园 小手拉大手”演讲比赛等。
“为更好地推广垃圾分类工作,我市围绕‘践行新时尚 分类志愿行’活动主题,开展分类微课堂、分类快闪秀、分类进万家、低碳齐参与、分类体验日、垃圾分类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营造出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大中型垃圾分类宣教基地8处、垃圾分类宣传站20余处,组织开展大型宣传活动30余次、“分类快闪秀”“分类体验日”等活动200多场次,在3400余块户外广告电子屏播放垃圾分类公益视频。参加住建部组织“垃圾分类齐点亮”活动,获得城市组全国三等奖,在省内城市中名列第二,10人入选全省生活垃圾分类百名达人。
强化统筹 垃圾分类显成效
垃圾分类既是民生的关键“小事”,也是社会发展的“大事”。我市自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以来,各地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发力,不断健全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以来,全市共完成110个提质增效小区建设,在224个小区投放337台智能分类回收设备,新增更新垃圾转运站17座、垃圾压缩设备25套、垃圾焚烧厂超低排放改造生产线5条、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1座、环卫车辆232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市行政中心创成省级“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并推行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三步走”模式,即率先在市行政中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机关模式”、向市级四大集中办公区复制、最后在其他市级独立办公单位推广,实现由点到面逐步铺开。这得益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组织行政中心进驻单位及物业公司带头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更新垃圾分类房,投放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将垃圾分类成效纳入节约型机关和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评价,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的常态化运行。截至目前,行政中心大楼垃圾产生量下降约30%,投放精准率达96%,规范处置厨余垃圾17.19吨、其他垃圾19.26吨。(张晶晶 孙淑莉 潘磊 张溆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