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士———出租车行业的名片

道德建设阅读模式

  记 者 郭胡成 通讯员 刘天林 葛刘园 李广新

  【连网】 出租车行业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和“名片”,折射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对于一个旅游城市来说,游客到达这里最先接触到的往往就是出租车行业。两点一线,承载着乘客的期望,所以,出租车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形象。

  在港城,不管是外来的游客还是本地人,肯定会对这样一支出租车队伍印象深刻,它的名字叫“雷锋的士”。 

  宗 旨: 向雷锋学习 做文明的士

  2004年3月,连汽出租车公司成立了一支以“向雷锋学习,做文明的士”为服务宗旨的“雷锋的士”车队。车队向社会公开承诺:救死扶伤不收费,80岁老人、军人、残疾人免收起步价;乘坐雷锋车,乘客无失物;主动扶老携幼,热心为乘客排忧解难。

  昨天上午,连汽出租车公司举行“雷锋的士”车队成立十周年座谈会。通过几分钟的短片和的哥的姐们的口述,“雷锋的士”的十年历程呈现在大家眼前。

  把这个短片用文字来描述,几句话、几段话、甚至是几篇文章都难以说全面。不过,有一些场景是大家熟悉的。

  十年来,每逢重阳节,他们都坚持走访慰问市社会福利院的孤寡老人,每一次不仅按需给老人们送去慰问品,还免费带老人们参观港城的发展变化。

  十年来,他们一直坚持免费服务困难考生,每年高考期间都会为家庭困难的考生提供安全、准时、舒适的服务。

  十年来,他们每年都会开展“爱心手拉手”活动,而且还把爱心触角伸向外地进城务工的困难家庭、农村困难留守儿童。

  ……

  十年来,“雷锋的士”车队的规模通过不断整合,已发展为现在的50辆;十年间,“雷锋的士”车队演绎了无数拥军助残、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动人故事,谱写了一曲曲关爱社会、无私奉献的文明新歌。

  目前,这支队伍已成为港城出租车行业学雷锋的一面精神文明旗帜。

  践 行:手中掌握方向 心中牢记榜样

  就在记者观看短片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窗外的一幕:一对夫妻带着一面锦旗,要来表扬、感谢一位好的哥。

  送锦旗的那位先生姓高,被表扬的那位的哥叫陈亮。

  1月24日早上7点多,高先生驾车带着妻子从东海往市区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

  “当时我浑身是血,伤得不轻,也吓得不轻,赶紧在路上拦车准备去医院,可惜一连拦了多辆车,都没人停下来。就在我们不知所措的时候,一辆出租车停在了我们面前。师傅二话没说,直接把我们送到了医院,而且连车费也没收。”

  “还好,我家对象在车上看到了他的名字。这边一出院,我就赶紧寻找那位叫陈亮的出租车师傅,想当面跟他说声谢谢。今天终于找到了,心里也踏实了。”

  面对高先生夫妻的“感谢”以及我们的采访,陈亮有点不好意思,“我不太会说话,但是这件事是我应该做的,而且搁在其他师傅身上,他们也会这样做的,所以没什么值得表扬的。”

  陈亮,连汽出租车公司一名普通的哥。虽然不是“雷锋的士”成员,但他同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

  类似的好人好事,在“雷锋的士”队伍,几乎随处可见。

  当天,92岁高龄的佘守恺老太太也送来了一面锦旗,用“雷锋精神惠人民”七个字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之情。

  从2011年3月份开始,“雷锋的士”成员邱永军每周一、四,都免费接送老人上老年大学。用老人的话说,“在这之前,我根本不认识邱永军这个人,他凭什么风雨无阻来接送我呢?这就是对‘雷锋精神’最好的诠释。”

  聚 爱:沿着雷锋足迹 传承雷锋精神

  李保英,港城第一代“雷锋车手”。当天上午被连汽出租车公司邀请至座谈会现场,给大家谈服务经。说是来“传经”的,但是老人更多是在谈自己的感受,因为她也被“雷锋的士”的事迹感动着。

  “学雷锋学了这么多年,雷锋精神已经深深扎根在我的心里。但是今天看了这个短片后,我又受到了很大启发,也很感动。”

  “这些出租车司机们,都是抱着方向盘找好事做,而且为了做好事还会放弃营运。更难能可贵的是,一干就是多少年。”

  “雷锋精神能代代传承下去,是离不开大家的这份坚持的。所以就我个人来说,只要身体允许,我会继续弘扬雷锋精神,把它传至港城的每个角落。”

  雷锋精神得到传承,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当天上午,来自全福出租车公司的14名“党员的士”司机也赶到现场,一起参加了座谈会。之后,两支队伍一起在现场发起一个捐赠仪式,此情此景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公司管理人员以及李保英都加入到了“爱心包裹”捐赠行列。据统计,当天上午共计捐出爱心款7100元。

  据了解,“爱心包裹”项目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一项全民公益活动,依托中国邮政网点在全国开通3.6万个爱心包裹捐赠站,动员社会力量,以捐购爱心包裹的形式,关爱革命老区及贫困地区的小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3年2月26日 09: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