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赴川地震灾区心理救援志愿者的故事

志愿服务阅读模式

  【连网】 (记者 张芹  通讯员 巩欣荣  祁李锋)今年6月初 ,我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的5名心理咨询老师刘清、冷芳、刘小平、万海云、穆丽作为心理援助志愿者参加四川地震灾区心理救助工作。7月27日,最后一名援川心理援助志愿者回到了连云港,笔者走进她们中间,聆听她们讲述感人的故事。

  刘清:拯救灾民,我的力量很小

  在解放路小学任教的刘清,是我市最早赶赴四川灾区做心理救援的志愿者之一。6月12日,她随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队伍来到了绵竹市二号桥安置点,这个点临时安置着来自汉旺、天池、清平的灾民。看到满是废墟瓦砾的城市,劳累的刘清来不及休息就投入到了工作中。

  一次,刘清在一个帐篷里发现了一位老婆婆孤零零地蜷缩在一角,情绪很低落。刘清走上前去,握住老婆婆的手,可是老人还是不说话。刘清就这样一直握着老人的手,轻声地和老人说着话。看着眼前的这个可亲的姑娘,老婆婆的眼睛湿润了,哭出声来。原来,多年来子女对老人不闻不问,让老人伤透了心,这次地震更让老人受到了惊吓。刘清耐心安慰老婆婆,并且鼓励她多到外面走走,多和别人交流。第二天,刘清就看到老婆婆走出了帐篷,并搬个小凳子到外面坐,还唱起了山歌。临走时,老婆婆要了刘清的一张照片,要永远记住这个来自连云港的女儿。

  冷芳:灾民教会我坚强

  7月9日,冷芳带着一颗火热的心奔赴四川灾区,她被安排在北川市安县永安镇第三安置点。每天早上6点多,冷芳就要开始一个一个帐篷地跑,筛查“创伤后应急障碍”的灾民。安置点一共有1400多名灾民,工作量可想而知。

  “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一张哀伤绝望的脸,倒是许许多多坚强乐观的四川人民让我深深地感动着。”冷芳说。给她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位当地的志愿者小菊。小菊在地震中失去了4位亲人,包括她6岁的儿子。小菊刚开始也很痛苦,后来在心理救援人员的帮助下走出了悲伤的阴影,一颗感恩的心促使她主动加入志愿者的队伍,帮助其他的老乡走出困境,在小菊的帮助下,救援队的工作顺利了不少,小菊的脸上整天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在安置区里,时常能看到人们围坐在一起唱歌跳舞,开心地聊天说话,大家都在用坚强面对这场灾难。

  刘小平:孩子们感动了我

  “这就是地震前美丽的北川。”刘小平一见到我们,就把自己从四川带回来的照片给我们看,在青山掩映之间,美丽的北川让人心驰神往。刘小平和冷芳同在一个安置点,而她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给灾区的孩子们上课。刘小平说:“孩子们的坚强感动了我。”

  刘小平到那儿的时候,帐篷小学里课桌、椅凳、书本什么都缺,可是孩子们就是坐在石头上上课依然专心致志。刘小平和孩子们一起去找椅凳课桌。为了升一次国旗,孩子们找来一棵大树,在地上挖个深坑竖起树木,把鲜艳的五星红旗升上树顶。在国旗下,孩子们排成整齐的队伍敬队礼、唱国歌。来自北川中学的高三学生小刘是这次地震中的幸存者,她很多校友在这次地震中离开了这个世界,小刘的内心也蒙上了阴影。起先小刘不愿意和刘小平多说话,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刘小平已经可以和小刘合影留念了,小刘还告诉刘小平,她要报考护士专业,像那些帮助她们四川人民的医生护士一样,长大后去帮助别人。 

  万海云:帮助家长做孩子的心理疏导

  在北川永安镇第三安置点,万海云主要负责家长学校的工作,每天都有家长来向她反映这样那样的问题。万海云知道家长们的困惑都是源于地震给自己以及孩子的心灵带来的影响 。为此,万海云每天都到家长学校给家长们进行心理辅导。

  一次,一位家长王师傅找到万海云寻求帮助。原来王师傅的儿子以前是班长,非常能干,在这次地震中,他们家的东西全部震没了,儿子成为班上惟一受灾严重的孩子。学校的老师得知情况后,组织全班同学捐款给他的儿子。可是,自从那次捐款之后,儿子的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儿子总觉得亏欠同学们的,感到很不安,学习成绩也很受影响,这让王师傅这个做父亲的感到很焦虑。万海云告诉王师傅说,要接纳孩子的心理,然后要告诉儿子他是坚强的,要是换作别人,不一定能承受呢。而且还强调不要过分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经过多次的辅导,王师傅的儿子逐渐走出了阴影。

  穆丽:灾区人民把我们当亲人

  穆丽作为整个安置点心理救援队的队长同时兼任文娱小分队的组长,工作是忙碌而紧张的。安置点的情况比较复杂,灾民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这些都给穆丽他们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为了解决矛盾和问题,穆丽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讨论、开会、总结,不间断地对群众、干部进行辅导,逐步改善了安置点的环境,使安置点的生活越来越和谐。

  • 本文由 发表于 2008年8月12日 10: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