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伏广进 通讯员 宋骁 李光耀 王宁
“发展路上,群众幸福才是第一目标。村集体富了,就应该让村民率先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这是沙口村党总支书记刘永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刘永强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沙口村富了,村民的生活改善了,闲暇时间也多了,一时间,聚众赌博等不良风气盛行。甚至有夫妻因为挣钱挣多了,心思也飘了,天天吵着闹离婚。”刘永强开始有些隐隐担心:“如果再不强化村民的精神教育,任由这种不良风气滋长蔓延,将带坏农村风气,掏空村民腰包,严重影响整个沙口村的长远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刘永强陷入深深地思考。
文化阵地富脑袋
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每当夜幕降临,新建的沙口村大剧场便会传来阵阵音乐声和欢笑声,村民们自发到这里表演节目、观看电影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以前在城里工作时,看到人家有剧场,现在我们村也有了自己的剧场。村民们白天干农活,晚上看演出,日子过得比在城里还滋润!”70岁退休干部李承荣连声感慨,早年退休的他卖掉城区的房子,回沙口村老家安度晚年。
李承荣的话委实道出了全体村民的心声。回想沙口村之前的村庄面貌:街道高低起伏,落差两米多,雨天污水就向低洼户流淌,村民矛盾严重。每家每户门口都有小厕所、小伙房等建筑,脏乱差问题显著。
刘永强上任之后,村里投资2000多万元改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配套。为村民们接通了自来水、天然气,每家的有线电视费、天然气安装费、新农合费用也全由村里统一支付……从最初绿化、硬化、亮化、美化的“老四化”,到如今实行道路无杆化、路面黑化、燃气化、服务便民化的“新四化”,沙口村正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质感,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生活品质提升了,村民们的思想也不能掉队。如何让村民在口袋“丰收”、日子越过越好的同时,让脑袋“富起来”?刘永强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民诉求,外出学习文化阵地建设经验。2017年6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总投资100余万元、可同时容纳500人的沙口村大剧场正式投入使用。随后,道德讲堂、村民大舞台、图书阅览室、绿色网吧也相继建成。茶余饭后,这些“文化家园”成了村民们的好去处,唠家常、唱歌、跳舞、看电影、下象棋,村民们的文化生活更丰富了,满意度也更高了。
“老年村”里欢笑多
孝敬老人蔚然成风
说到为村民们办实事,刘永强最得意的“手笔”,要算是建设“老年村”。
走进沙口村的“老年村”,老人们或织网唠嗑,或打牌下象棋,街巷里满是欢声笑语。村内的养老中心、棋牌室、医疗室,日益完善的养老体系为沙口村老年人享有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
“当时沙口村有村民380多户,60岁以上老人就有160多户,大部分村民都是三四代人住在一起,不仅空间拥挤,时间长了,婆媳、父子之间常因生活琐事闹得不可开交。”为了缓解这一矛盾,2013年春天,刘永强提出建设老年村的建议,得到全村大多数干群的支持。
刘永强拿着村里投资的1000多万元找到区规划设计院,按照60平方米住房、20平方米小院的规格进行设计建设。一期100栋房子在2014年10月竣工,二期60栋房子在今年7月份竣工。为确保分配公平公正,刘永强综合党员群众的意见,制定了分配标准:困难家庭的老人优先;两套房子的家庭不参与首批分房;房子产权归集体,不能转租转借……
“刘书记比自家儿子还贴心。十年来,村里月月给我们发养老钱,逢年过节,鱼肉米面什么都有,还给我们买保险,为了方便我们取钱,还弄了个自助银行,现在我们老两口每月能有700多元零花钱,够吃够花,周边的村民都很羡慕我们。更重要的是距离产生美,分开住跟儿女矛盾少了,儿媳们都比着、赛着为我们老人买家具、配电器。”今年79岁的于丽云,用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全村老人幸福无忧的晚年生活。
“下一步,我计划在沙口村老年村附近建免费的老年集中供餐点和老年公园,让全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幸福度晚年。”刘永强告诉笔者。
乡贤治理新模式
嘉言懿行淳化民风
近年来,赣榆新乡贤文化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连云港市首位全国道德模范、“现代乡贤”方敬老人先后倾尽200余万元毕生积蓄,资助260名贫困学子步入高等院校,以一人之力改变了宋庄镇乡民“上学不如上船,读书不如赚钱”的短视观念,激发了四邻八乡重教尚学的热情。
这让刘永强看到了乡贤的力量,他立即着手开展村乡贤的评选,在树立乡贤典范的同时,他又牵头对村民广场实施提升改造,打造全新的新乡贤广场。一时间,在村委会门口的乡贤榜上,一位位新乡贤的事迹不断展现出来,他们中既有退伍军人,也有海边电灌站工人,还有农家主妇,一个个平凡而感人的事迹,如汩汩泉水,悄无声息地沁入心田,慢慢滋润着整个村庄。
“选树乡贤正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带领大家见贤思齐,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刘永强坦言。
张振琦老先生是一名上海知青。上世纪60年代,他来到沙口村,扎根从事小学教育40多年。退休后,他一心都扑在校外辅导站上。如今,74岁的老人被刘永强聘为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老人以校外辅导站为家,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失去双亲的孤儿进行思想教育、经济捐助。2006年,村里成立“沙口村助学基金会”,先后帮助37名因贫辍学的学生重返校园。与此同时,在张老师的带动下,村里越来越多的五老人员相聚到一起,开始关心、议论村里的发展,评议村里的事。“他们经常在老年村串门,了解村情民意,巧妙化解邻里纠纷,节假日还轮班辅导关爱村上的未成年人,总之关心老人孩子,他们一头都没有落下。”刘永强欣慰地说。
80岁的退伍老军人秦启发对刘永强为村子做出的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去定义一个村子发展是不是好,不光是看村容村貌,也不光看村民的钱包,更重要的是看这整个村子的百姓,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否富足。刘书记最早想到了这点,令人敬佩!”
将村民们的称赞默默记在心里,一路走来,刘永强有付出和收获,有泪水和汗水,也有委屈和喜悦。“当我看到沙口村一天天变美,楼房一天天变多,村民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我感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谈及未来,刘永强信心满怀:“只要有大伙的信任和支持,村庄秀美、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生活甜美的美好憧憬就不会遥远。”
“在刘永强身上,集中体现了一名优秀基层支部书记的信念坚定、一心为民的政治品格,勤恳踏实、无怨无悔的敬业精神,敢于担当、矢志不渝的进取意识,不忘初心、清正廉洁的时代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学习刘永强同志这样的先进标杆、基层榜样,就是要学习刘永强低调务实不张扬、撸起袖子加油干,把职责当作初心使命,把事业当作人生追求,以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立足本职,踏实工作,努力在基层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多为民服务的实事好事。”赣榆区委常委、赣榆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宋庄镇党委书记许思文在接受采访时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