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 孝道家风代代传

文明简报阅读模式

记者 徐誉宁  通讯员 王婷婷

家风是民风的根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精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对人格操守的塑造、志向品行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港城,大批有着优良家风家训的家庭是我们身边的榜样,也是支撑起社会好风气的典范。从即日起,本报推出“优良家风传美德”专栏,讲述优良家风故事,传递正能量,以期让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家庭建设、争做美德家庭、共享幸福生活,进而形成爱国爱家、积极向善的社会文明新风尚。

四世同堂 孝道家风代代传

冬天里的冷空气总是说来就来,让人措手不及。昨日,从寒风凛冽的屋外走进郭秀云家,却看见了暖心的一幕:郭秀云将92岁的婆婆从卧室中搀出,将她扶至餐桌旁坐下,随后将麦片和掰碎的蛋糕倒入碗中,再用热水冲泡,弄妥当后,将冒着热气的碗端给婆婆,体贴和细致的样子让人看了不由得生出心头的暖意。十几年前,公公离世后,郭秀云不忍心将婆婆一人留在灌云老家,便主动将婆婆接到家中一起生活,并且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如今,郭秀云也当了婆婆,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孙女,一家六口四世同堂深切地诠释着孝顺的好家风。

郭秀云老家在淮安市,上世纪70年代来到港城生活,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爱人任兴海。婚后,两口子基本上靠开出租车生活。那时候,郭秀云的公公婆婆在灌云老家生活,但是只要有空,郭秀云和爱人就会回老家看望老人。

“我婆婆人特别好,与邻居们相处得也很融洽。”郭秀云说,以前只要回老家看婆婆,车刚进村口,就会看到婆婆站在那里迎接她。每次他们离开时,婆婆也会拿来一大堆自己平时舍不得吃的土特产塞到她的手里,并坚持将他们送到村口。每次郭秀云将车开远了,还能从后视镜里看见婆婆的身影,那些年只要想到婆婆每次依依不舍的身影,郭秀云的心中总是暖暖的。

2003年,郭秀云的公公因病去世,婆婆便一个人生活。有一次,郭秀云回老家看望婆婆,发现老人的精神状态不好,看到她后就像是孩子一样,紧紧抓住她的手舍不得她走。婆婆的样子触动了郭秀云内心最柔软之处。没过多久,郭秀云便将婆婆接到家中生活。

当时,郭秀云和爱人还在开出租车。为了照顾婆婆,他们两口子就轮流上班,一个人开车,一个人在家照顾老母亲。这些年,老人年事渐高,两口子决定不开车了,在饮食起居上悉心照顾老人。

老人平时特别爱干净,郭秀云便经常帮婆婆洗澡,郭秀云还自学了理发,专门配了剪发的工具,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她已经成为婆婆的专用“理发师”。

“我儿媳妇对我很好,多亏她对我的照顾。”在婆婆李惠珍的眼中,郭秀云这个儿媳妇比亲闺女还好。多年来,婆媳从来没有红过脸;婆婆喜欢吃的点心,郭秀云常年都买好放在家里;婆婆吃鱼的时候,郭秀云也会细心地将鱼刺挑出来,再将鱼肉放进她的碗里……这些年,在儿媳妇的照顾下,李惠珍虽然年过九旬,脸上却依旧容光焕发,满脸都是笑容,看上去比同龄人要年轻很多。

“我小时候,父母对我说的最多的就是孝顺二字,结婚前再三嘱咐我要孝敬公婆、团结兄弟姐妹。”郭秀云一边侧头凝视着婆婆一边笑着说,她的父母共生育5个孩子,小时候,父母强调最多的就是孝道,特别是家中三个女儿陆续出嫁时,父母每次都会再将“孝顺长辈、老实做人”的家风家训说一遍,希望他们婚后能对公婆好、对兄弟姐妹好。虽然父母已经不在了,但是郭家三个姐妹没让父母失望,他们对待公婆都特别好,家庭关系非常和睦。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郭秀云和老伴对婆婆的细心照顾,她的儿媳妇也一直都看在眼里,潜移默化中,儿媳妇对郭秀云也十分孝顺。每年郭秀云夫妇过生日,儿媳妇都会购买礼物,给二老一个“惊喜”。在郭秀云不舒服时,儿媳妇也会主动承担家务,照顾婆婆和奶奶,孝老敬亲成为他们家的习惯。

“其实有时候能够尽孝也是一种幸福。”郭秀云说,她开了20年的出租车,每次送客人到达目的地后,她就会幻想着等到自己退休后也能够畅游祖国大好河山。可是如今,因为照顾婆婆,她哪里也去不成,但她从不后悔。她希望在婆婆在的时候,能够不留遗憾,对她尽心照顾,不要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9年12月31日 16:3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