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14日24时起,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95号汽油正式进入“10元时代”。在部分车主感慨“开不起车”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港城市民选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节油、节电、节水、废物利用、循环利用、闲置物品交换等现象比比皆是,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市民的偏爱。
绿牌车越来越受市民青睐
6月14日油价再次上涨的消息一出,不少车主直呼“加不起油了!”在油价一路上涨的背景下,不少车主把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市民陈向辉6月初就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他告诉笔者:“家里正好要换车,这次就买了新能源汽车,以前汽车加200元汽油开一周,现在200元的电费可以开两到三个月。”
面对油价飙升、充电设施的增多,以及日渐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一些新能源车型凭借其节能环保、价格实惠、造型时尚等特点,受到市民的追捧。
笔者从市车管所了解到,2020年,全市共有2553辆新能源汽车上牌,而2021年就迅速增加了6000多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宣传推广及市民环保理念增强,今年以来,已有近5000辆新能源汽车上牌。
绿色出行方式渐成主流
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随着油价的持续上涨,市民的出行方式也有了改变,不少市民选择骑乘电动自行车或自行车出行,绿色出行正逐渐“热”起来。
市民钱敏敏一直开车上下班,为了省油、畅享低碳环保出行,今年初,她改用电动车出行。她表示,每天路上有很多汽车,上下班时间容易堵车,不仅耗时,堵在路上的车还会造成更多的尾气污染,现在自己尽可能做到低碳出行。
笔者在市区青年路电动车专卖店看见,不少居民前来选购电动自行车。一家品牌电动车专卖店店主曾先生告诉笔者:“最近店里的销售量翻了一番,特别是一些价格在2000元左右的电动自行车,特别受欢迎。还有一些顾客用‘以旧换新’的方式来购买电动车。”
据车管所统计数据显示,市民购买电动自行车热情持续高涨,3年时间里,共有约19万辆新国标电动自行车上牌。
除了电动自行车受到市民青睐,公共自行车也是市民绿色出行的一种方式。据市城建控股集团统计,截至目前,累计注册用户数量达32万人,运营至今,市民总租用量已超过2430万人次,日均租用量为1.4万余人次,使用免费率达98.5%,相当于为全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104.3吨。为进一步加密布局我市低碳出行服务网点,推动便民出行服务再升级,市公共自行车依托公共自行车网点资源,创新布局运营共享电动车项目,打造“公共自行车+共享电动车”共管、共治、共享出行新模式,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
绿色生活成为社会新风尚
昨日,笔者在海州区天晴小区看到,居民外出时,自觉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在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内。据悉,该小区2020年开始推进垃圾分类后,通过不断宣传,“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居民心中,居民提高了绿色环保意识,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在海州区新东街道相关部门协助下,笔者随机调查了14个社区、500余户家庭了解到,九成以上家庭都能做到使用电器后及时关闭电源或显示屏,在夏天,空调设定在26℃及以上;七成家庭购买粮油蔬菜适量、点餐适量、吃不完打包带回;八成家庭使用节水器具,并在洗漱、洗澡、洗手等用水过程中适时关水,淘米水洗菜、洗衣水冲厕所等一水多用。还有许多家庭购买家电时会优先考虑购买节能等级高的产品。
节能低碳的绿色生活在港城已蔚然成风,海州区刘艞社区党委副书记金芝光说:“外出就餐自己携带便携餐具,拒绝一次性餐具,每年社区都会进行绿色环保生活宣传,社区七成以上的居民参加过绿色低碳环保活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在纷纷响应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生活逐渐成为社区居民的日常习惯。”
市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相关负责人说,现在,市民越来越意识到节能降碳、绿色环保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在衣、食、住、用、行等各个方面都积极实践、体验着低碳生活。
该负责人建议,在衣食住行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市民应该采用最环保和低碳的方式,例如用节能灯,坐公交车等,并且购买低碳的产品,还能通过绿色供应链,向上游的生产企业传递节能低碳的要求和信号。同时,相关部门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转变意识,牢固树立节能降碳的道德素养,使其成为一种主动行为方式,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让人人以节能降碳为荣,以不节能降碳为耻。此外,要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监督引导,进一步完善绿色出行的设施,加强绿色建筑建设等。还要加强媒体和群众的监督,提升节能降碳的工作合力,推动港城绿色发展。
“每位市民都要从心出发,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该负责人呼吁,只要每个人都能养成绿色行动、低碳生活的好习惯,就能身体力行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