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时代新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6万余名教师签署师德师风承诺书

文明创建阅读模式

9月7日,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我市教师队伍建设持续深化。市教育局教师处处长武强刚告诉记者,按照国家、我省相关政策,我市狠抓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品质,在师德建设、工资待遇、职称评聘、教师成长与培训,乡村教师素质提升等方面多措并举,成效显著。

文明实践·时代新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6万余名教师签署师德师风承诺书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目前我市教职工近7万人。根据《连云港市中小学师德师风考核办法》,我市将师德考核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考核结果记入教师师德档案。全市组织6万余名教师签署师德师风承诺书。建立师德师风评议制度,并通过问卷调查、师生座谈、家长评议、社会调查等方式开展师德师风评议,征求师德师风意见。

“此次《师德师风承诺书》的签订,使老师们明确了应履行的职责和承担的教育责任,根据承诺书中的条款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修炼师德之道,注重依法执教,用良好的言行影响学生,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信赖的好老师,提高了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整体水平。”墟沟小学副校长盛蕾说。

市教育局强力推进师德师风督导工作,公布师德师风监督电话和监督信箱,聘请教育行风监督员120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各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征求师德师风意见,不断完善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五位一体”的师德师风监督网络。

推进教师培训工作

“近年来,我市高质量推进市本级培训项目。”武强刚说。我市持续推进实施“青蓝课程”,积极为各级骨干教师提供展示培养平台,按照学校培训需求,每年组织“青蓝课程”40场左右。

我市先后实施学术领军人才建设工程、高中学科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全市共建设各学段学科共同体29个,并以共同体成员为核心,建立了140个微型工作室。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立足市级培训“提优补弱”的职能定位,注重培训重心向课堂转移,注重满足不同发展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注重培训方式持续实施,我市构建完成高、中、低搭配的骨干教师培养体系,建立了领航人才、领军人才、领跑人才三项培养计划,建设各层次教师培养团队共计37个。

仅2021年,以新入职教师和学校青年管理人才为培训对象,建立直属学校新入职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小学和初中优秀青年班主任共同体共10个,开展了面向乡村48岁以上小学、初中语文、数学教师为主要培训对象的红烛竞赛,借助“以赛代训”,提高中老年教师业务能力。

按照我市中小学新“333工程”的实施计划,为三个层次各类人才搭建针对性的培养培训平台。构建名特优教师引领平台,推进28个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共同体建设,28个共同体有23个通过年度考核。构建名特优教师展示平台,为名特优教师量身打造青蓝课程、“案例式培训”活动,年度举行“青蓝课程”64场,“案例式培训”10场,参与展示活动的名特优教师共计420余人次。优化名特优教师管理考核办法,适应教育评价改革的新要求,对名特优教师考核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名特优教师管理机制更加科学。

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质

我市把提升乡村教师素质作为提升城乡教育均衡的首要抓手。从2016年至今,我市每年建设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20余个,培养乡村骨干教师近4000人。今年暑假期间,我市各培训站培训活动内容丰富,线上线下场次繁多。

依托全市优质教师资源,我市每年组织“百位名师百节好课百乡行”活动40场左右,每年参加“三百”活动的市级名特优教师近300人。

我市实施乡村音体美教师专业技能提升计划,通过持续三年的努力,每个乡镇中心校至少分别有1名音、体、美教师接受了市级系列培训。

针对乡村教师在教育教学技能上存在的问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我市推出“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努力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体系。实施“助力计划”,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提高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技能。该计划自启动以来,已经深入到包括山区、海岛在内的乡村学校共计162所,先后完成了初级、中级、高级现代教育技术培训34588人次。

近年来在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论文、优质课比赛中,我市获奖率始终稳居全省前三。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乡村音体美兼职教师培训,近千名兼职教师通过音体美基本技能考核。(记者 赵阳)

来源 苍梧晚报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9月8日 10: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