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时代新风︱陈建发:初心不改扎根祖国西陲 奋斗不息书写青春赞歌

文明创建阅读模式

把理想化成力量,带着知识和本领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已成为许多高校毕业生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西部艰苦,西部同样大有可为。因为理想、因为牵挂、因为想把自己奉献给让老百姓幸福的事业,辽阔神秘的西部,成为越来越多有志青年的选择。

文明实践·时代新风︱陈建发:初心不改扎根祖国西陲 奋斗不息书写青春赞歌

陈建发,就是其中的一员,2019年从江苏海洋大学毕业后,他来到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担任扶贫专干,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获评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人物时,陈建发并没有分享太多的获奖感受,而是讲述了入疆3年里让他印象深刻的“三堂课”。

第一课,让我明白传承的力量——

入疆火车上与援疆知青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2019年7月底,陈建发和300多名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和河南等地的大学毕业生一道来到克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在同一列火车上,满怀豪情的青年们遇到了一群满头华发的援疆知青——他们要去曾经奉献过青春的新疆故地重游,两代援疆人瞬间情感相通,在火车上一起合唱起《我和我的祖国》,那个画面定格在陈建发的记忆里,成了他的“入疆第一课”。

“这首歌,我们在不同场合唱过太多次,但这次,和陌生却又熟悉的前辈们一道高歌,大家热泪盈眶,这就是爱国精神、奉献精神的代代传承。”回忆当时的情景,陈建发说。

大学毕业前,陈建发已经在苏州找到了工作,专业对口,工资待遇好,工作环境好,离家也近。可临近毕业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新疆克州正在内地高校招录毕业生,就动了心,“离家万里远离父母,条件肯定没有苏州好。”身边不少人都劝他慎重考虑,可是入疆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就再也抹不去。陈建发想了无数遍,始终无法说服自己,于是他毅然决然放弃了在东部经济发达城市的发展机会。

就在开往新疆的列车上,陈建发意外收获了爱情——结识了女友刘晶晶。一个家在常州溧阳,一个家在盐城盐都,都是江苏毕业生,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见钟情,携起了手。

在州委党校接受了3个月的培训,学习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语言,当年11月,陈建发和女友刘晶晶等4名毕业生被分配到吉根乡,担任扶贫专干,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我家是常州的,乌恰正好是常州对口援助县,在地图上两地相距5100公里”。刚到新疆的一段时间,因为海拔高、语言有些障碍、生活饮食习惯不同,陈建发经常想家,父母时常鼓励他,既然选择了就要坚守到底。家人的支持和女友的陪伴,让他很快静下心来投入工作。

文明实践·时代新风︱陈建发:初心不改扎根祖国西陲 奋斗不息书写青春赞歌

第二课,让我明白信仰的力量——

“人民楷模”布茹玛汗奶奶刻下“中国石”

乌恰位于帕米尔北部塔里木盆地西端,属于温带干旱气候区,三面环山,冬天严寒而漫长,夏天温凉短促,风沙大且多。

数百公里边境线上,除了人民子弟兵的值守,百姓们家家都有护边员,代代接力守边疆。淳朴好客的民风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深深打动着陈建发。

吉根乡柯尔克孜族老奶奶、“人民楷模”布茹玛汗·毛勒朵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一直担任护边员。近60年来,她用双脚在海拔4200多米的冬古拉玛山口边境线上留下了8万公里的足迹。山脚下到处是她亲手刻下的“中国石”。陈建发和女友经常去看望布茹玛汗奶奶,听她讲“中国石”的故事。

受布茹玛汗奶奶影响,陈建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筹措物资,为护边员送去冬衣冬被,跑前跑后改善护边员生活条件工作设施。乌恰县政府2019年在吉根乡建了“护边光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刘晶晶主动申请当起了义务讲解员。

“奶奶把‘中国’两个字刻在石头上,也深深刻进了我们的心里。”

“刚毕业以为自己是来‘给予’的,一心想凭满腔热血奉献青春,但在这里工作越久,‘得到’的精神层面的‘回报’就越多,工作也慢慢变得脚踏实地了。”在吉根乡工作的3年里,陈建发感觉自己变化最大的是“心态”,“我接受了这么好的教育,一定要学以致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真真切切为这里的老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日子。”

第三课,让我明白青春的力量——

脚踏实地干事 实干才能兴邦

“陈书记!亚克西!他创新工作理念,让我明白共产党员身上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要争做一名为村民服务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村干部古丽巴依热·阿布杜热合曼,一提到陈建发就竖起了大拇指。

养殖业是哈拉铁列克村的传统产业,但传统养殖规模小、品种单一、村民收益少。

陈建发得知后,鼓励一批村民参加克州畜牧兽医局举办的养殖技能培训,系统学习畜牧养殖技术。铁克塔什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夏木西旦·马麦提图尔汗学习后受益匪浅,想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找到陈建发说明了想法。陈建发与县派的驻村工作队帮其顺利申请商业贷款25万元,积极协调引进100只杜泊尔羊。陈建发还因地制宜帮助夏木西旦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扩建后的合作社总面积3500平方米,能够容纳200多头牦牛。2021年夏木西旦家庭年收入达28.36万元,带动5名村民就业创收,为村集体年增收1.1万元。

每次到牧民家中,看到家里又多了几只牦牛、几只山羊,看病、上学有了保障,生活环境也改善了,陈建发内心的幸福感就会增加一分。

2021年4月,受上级委派,陈建发来到哈拉铁列克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从扶贫专干到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促发展,改善民生、凝聚人心,陈建发感觉自己的责任更重了。

大学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的经历,让陈建发工作起来多了一些助力和底气。他积极推进“一支部三中心”的党建工作模式,以党支部为核心,建立党群服务中心、农村发展中心、维稳综治中心,借助网络新媒体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做实群众工作。

业余时间,他创办了“哈拉铁列克村党群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记录群众的日常生活生产情况,及时发布农牧民学习计划和惠民政策。他还考了无人机“驾照”,自费购置了航拍器等摄影摄像器材,记录村民的暖心故事,把工作组小伙伴们工作的场景、乌恰美丽的自然风光拍摄制作成小视频,身边的老乡牧民纷纷点赞。

村里临街的一排平房是商铺,陈建发引进政策扶持资金,鼓励老乡租铺面开店,这里先后开起了“老家百货商店”“满口甜饭店”“村电子商务中心”,2021年,3家商铺给村集体经济带来2.1万元的收入。

“今年租赁了这家商铺,2021年收入2万元,日子越来越好了,生活也在不断改变。”老家百货商店里零食、五金工具、服装等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店主帕日扎提·阿布杜热合曼开心地说。

为探索产业发展新思路,开拓出农牧民致富增收的新渠道,陈建发与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们一起,全面打造乡村振兴“一村一品”。去年,经过反复考察,争取到9000元企业赞助,在村里建成圈舍,养了300多只鹧鸪鸡。目前第一批已经销售了一半,不仅收回成本,还有几千元的利润。“我们准备剩下一半留作种鸡,扩大养殖规模,下一步再申报县里的‘一村一品’特色养殖产业项目。”陈建发说,“先干给老百姓看,等有了稳定的收益,再带着老百姓干。”

“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有幸见证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虽然只是大时代里的普通人,但我用青春作笔,也能在祖国的边陲画出一道艳丽的彩虹。”目前,在乌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挂职副局长的陈建发道出心声,“希望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我们,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一定能够实现人生价值。”(朱萍 陈晓艳)

来源 连云港日报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12月2日 16:3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