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时代新风︱港城小店:坚守迎来春的复苏

文明创建阅读模式

遍布港城各处的小店是许多人维持一家生计的依靠,亦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实力相对薄弱的小店,在疫情期间努力坚守并等待时机,迎接重启与复苏。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以来,小店被重新激活,经济“毛细血管”得以逐步疏通,春节期间的消费力回归更是让小店经营者们充分感受到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活力。春天即将到来,港城各色小店正与春的气息同频共振,迎来烟火如常的日子。

老照相馆 生意逐渐有了起色

和其他店铺相比,沙庆喜的“沙龙数码”照相馆,在春节期间就显得有些冷清了。不过他已经习惯了,因为一切都在改变,以往春节一家人乐乐呵呵地去照相馆拍全家福的年代已经远去,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手机拍照。不过,这并不影响沙庆喜的喜悦心情,因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人员流动起来了,经济也活起来了,从去年底开始,他坚守了近40年的老照相馆“沙龙数码”的生意也逐渐有了起色。

文明实践·时代新风︱港城小店:坚守迎来春的复苏

今年66岁的沙庆喜年轻时就热爱摄影,后来开了一家照相馆,并以各种各样的证件照为主。2020年开始,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市出国旅游和出国打工的人一下子减少,严重地影响了照相馆的生意。后来,他干脆将照相馆搬到位于马路口自己的老房子里,这样不仅能节省房租,还节省水电费。非常艰辛地撑过3年,最近一段时间,他惊喜地发现,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传统照相馆的生意又开始“活”起来。

“前来拍摄各种证件照的人明显增多,有的是为了出国旅游办理签证的,也有的为了出国打工做准备,提前办理叉车、挖机、吊车等特种车辆年审。”沙庆喜说。他最近也感觉到,从去年年底,城市的烟火气就已经逐渐恢复,不仅是来店里拍摄证件照的顾客增多了,“沙龙数码”附近其他店铺里,进进出出的人也多了起来,人流动了,店铺生意自然就好了。

在传统照相行业坚守了近40年,沙庆喜对这个行业充满了感情。除了经常学习各种各样新兴的摄影工具使用方法和修图技法,他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将自己拍摄的证件照按照时间顺序保存在电脑里。

“我从2006年开始给这些照片存档,到现在,电脑里已经存了83000多张二代身份证照片了。”沙庆喜说,有的老年人一辈子没有拍过几张照片,如果他们有需要了,就会来我的照相馆调取之前的相片,只要根据身份证背面的时间,就能轻松地在电脑里找到。

面对已经到来的2023年,沙庆喜有很多话要说,他认为,经历过新冠病毒感染后,他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有了健康,才能有其他的一切。所以,他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家人以及亲朋好友身体健康,同时,也希望照相馆的顾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 侍敏 李伟艺 杜嘉琪)

酸菜鱼小店 感受到烟火气回归

随着防疫政策优化,近期,港城大部分饭店烟火气在逐渐回归,位于海州区新东街道东苑社区的食有鱼特色酸菜鱼店也不例外。

1月20日晚6时,店里一楼坐满了前来吃饭的客人,店员们在店里不停地忙碌着,有的负责给客人上菜,有的负责收拾餐桌,还有的负责点餐。“老板,我们要一份香辣口味的酸菜鱼和一份蒜香茼蒿。”顾客王女士边看菜单边对老板说。老板苏虹在菜单上认真记下顾客所点菜肴,还细心地标记了顾客喜爱的口味。

文明实践·时代新风︱港城小店:坚守迎来春的复苏

此时,在小店的厨房里,2名厨师正在快速地切菜、配菜,一盘盘搭配好的蔬菜被摆在了桌子上。在炉灶边,一名厨师异常忙碌。洗锅、倒油、下主料、添配菜,他一手端着铁锅,一手用力翻炒,很快,一道道美味的菜肴便做好了。他告诉笔者:“厨房有4个炉灶,用餐高峰期,炉灶全开都忙不过来。”

临近晚上7点,小店的4个包间陆陆续续又来了客人,苏虹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她奔波于厨房和餐桌之间,点菜、上菜、配菜,4个多小时没有坐下休息1分钟。晚上10点30分,送走了店里的最后一位客人,苏虹稍作休息,又开始打扫小店卫生。

3年的疫情,让小店在艰难中生存,现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1个月前,小店逐渐恢复了以往的热闹,其中,大部分是老顾客,还有一些是慕名前来尝鲜的新客。

为了让顾客吃得满意,这家小店始终坚持做好特色菜肴的品质。近期,她还推出了鲜椒口味酸菜鱼、蒜香口味酸菜鱼。为了让生意更好,她征求顾客意见,增加家常菜品种。

除了做好堂食,小店的外卖平台还在持续。苏虹告诉笔者:“现在不少市民喜欢点外卖,堂食客人增多后,外卖让饭店更加忙碌,虽然外卖赚钱不多,但我觉得既然顾客愿意点外卖,我们就要坚持满足顾客的需求,这也是对小店的一种认可。”

小店生意日渐红火,苏虹说:“现在营商环境好了,我们也一直在努力,虽然日子辛苦,但却非常高兴,相信新的一年小店生意会越来越好。”( 武娜 陈怡璇)

汤包店主 每天忙得连轴转

“这边有位置,到这边坐吧。”“您要的灌汤包,还得等2分钟,别着急啊。”“马上来给你清理,稍等下。”

热乎乎的包子是很多人解决早晚餐的首选,位于海州区海昌南路上的天津汤包店,在这条路上经营了10多年,包子品种丰富,价格实惠公道,很多人都吃惯了他家的口味,把小店当成了自家“厨房”,想吃随时就去。

日前,笔者来到店里时,正赶上早餐高峰,店里格外忙碌,门口蒸汽锅炉上几个高高摞起的笼屉冒着热气,店外等待买包子的顾客不急不慢地排着三五人的队伍,店内的几张长桌子坐满了吃早饭的顾客。

文明实践·时代新风︱港城小店:坚守迎来春的复苏

“忙点,我们不怕,就怕不能开门营业。”忙碌的间隙,老板娘邵兰芳跟我们拉起家常,“过去的这几年疫情对我们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去年,一会开门一会关门的,我们最怕突然接到要求关门的通知。”
邵兰芳和丈夫林伟汉是一对“80后”夫妻,安徽合肥人,2009年来到连云港打拼,起初两三年在东海县城,后来转到市区,一直从事包子店经营。

做早餐是个辛苦活儿,别人还在睡觉时,他们就得早早起床,特别是夏天,每天早上三四点就起床忙活,保证5点准时能把第一笼包子蒸上。

“这几年的疫情,我们收入损失不少,闭店的时候每天啥也干不了,还得承担200元左右的房租。但是这些都过去了,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邵兰芳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大家的生活正逐渐回归到原来的状态,戴个口罩想去哪里都行。

“一日三餐是生活的日常,只要保证包子的口感和品质,还是很受欢迎的。”林伟汉告诉我们,家中不少亲戚都是做这行的,他初中毕业后就开始跟着父母学习包包子,干这行虽是辛苦了些,但收入也还算稳定。

说起2023年的愿望,夫妻俩表示,只要每天能开门营业忙起来,一切都有可能。( 袁春梅 徐继平)

粮油老店 迎来第20个年头

“今年春节回老家啦?”“是的,3年没回去了,这不现在可以走动了,就回老家看看了。”位于海州区建设东路上的毕家粮油直销店在这条街上已经经营了快20年,很多老顾客跟老板、老板娘都成了熟人,见面时热情地聊着。

大年初五,沿街的小店大都开门营业了,一早毕玉涛和妻子就开始在店里忙活着,陆续有客人来采购鸡蛋、米面油、调味品等。

文明实践·时代新风︱港城小店:坚守迎来春的复苏

毕玉涛和妻子李芳老家都在徐州,在连云港工作时间不长毕玉涛就下岗了。两人心想经营米面油指定亏不了,就做起了这行。头3年是在南大市场卖米面油,后来有了孩子,他们就来到建设路上租了一个小门面,经营10来年才买下了现在这栋房子,一楼继续门店经营,2楼就是他们一家4口的家。

“我们家的鸡蛋价格可以说是周边最便宜的,别的大都根据我们家的价格来定价,米面这些也都是批发价当零售价卖,一袋加个3元钱,以跑量为主。”毕玉涛告诉我们,米面油和鸡蛋是店里的主要经营项目,鸡蛋都是他自己到养殖场收购,所以价格便宜。

寒假期间学生放假,南方一些城市的养殖场鸡蛋出现滞销,毕玉涛会去“捡漏”。“我有2辆厢式货车,一个能装1吨,一个能装1.5吨,像这个时候跑一趟,开大车的话,一趟就能省出3000元的成本。”毕玉涛说,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他出去拉货方便多了,一路畅通无阻,春节前去了几趟产蛋量较多的大丰。

“忙点好,有生气。”毕玉涛说,这几年因为疫情的影响,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店里顾客稀稀拉拉的,现在政策放开了,客流量明显多了起来,看着大家的生活都在一步步走上正轨,他们心里也觉得开心。

靠着诚信经营,粮油店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开支,供养2个孩子上大学。毕玉涛说,这个支撑他们家的小店,会在建设东路上一直开下去,维系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也给周边居民提供更多方便。

( 袁春梅 徐继平)

小超市 新一年生意越来越好

正月初六一大早,港城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当各家各户还在走亲访友、欢度春节的时候,在海州区南极北路东边一排门面房中间位置,便民小超市经营者祁雷夫妇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们一个在收银台前热情地招呼顾客,一个在货架间来回穿梭,认真地上货、理货。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之后,超市的生意有了很大起色,他们每天干劲十足。

文明实践·时代新风︱港城小店:坚守迎来春的复苏与平时不同的是,超市内除了琳琅满目的货品,还处处挂着写满祝福话语的红色灯笼,看上去年味十足。这家超市是祁雷夫妻俩从2017年开始经营的,超市总面积170多平方米,主营烟酒、饮料、小食品、生活用品等,大大小小有上百个品种。

店内的装饰虽没有大超市那般豪华,却也紧凑地摆满了好几排货架,最外面一排货架上依旧是还没来得及撤掉的年货区,上面摆满了各种糕点和糖果。最东边一小处位置是一个小型“菜市场”,摆满了各种蔬菜和肉类,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我们的顾客群体比较特殊,老人占大多数,因此服务更要细致一些。”祁雷说,为了服务好顾客,超市内大部分物品都是走薄利多销的路线,他们更是在服务上下足了功夫,只要顾客有需求,即便是一瓶水他们都会送上门。甚至顾客购买的鸡蛋在回家的路上人为破损了,他们依旧会为顾客调换。

这样暖心的服务,让这家超市的回头客越来越多,他们对祁雷夫妇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祁雷夫妇经营的小超市生意越来越好。从去年腊月开始,小超市每天都顾客盈门,客流量比平时多1倍。因为每天出货量很高,祁雷甚至一天要补货两三次。即便工作量加大,每天很辛苦,但祁雷夫妇依旧乐在其中。

祁雷说,在新的一年,他们会用更真诚的态度去服务好每一位顾客,将生意做大做强,打响自己的品牌,开设多家分店,让小超市闻名港城,让更多的顾客得到实惠。(徐誉宁 印闵庆豪)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1月28日 11: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