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时代新风︱新农人赵新军“小花生”做成大产业

文明创建阅读模式
      走进东海县阳街花生米加工厂,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高峰时1天可以完成600吨的出货量,对比之前,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加工厂负责人赵新军说。
  提到阳街花生米加工厂,附近的村民交口称赞。
  1997年,赵新军24岁,他的第一桩生意便是从下乡收购花生开始的。当时,赵新军的运输工具仅是一辆自行车,虽然营收不多,但因为诚实守信,很快就在附近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一些农户会特意将家里的花生留着,专门卖给赵新军。有时因为收购多,临时出现收购款欠缺情况,农户得知后也根本不担心,他们主动让赵新军先行变卖,再付欠款。
  2年后,赵新军的收购“装备”从两轮升级到四轮。利用手扶拖拉机进行装运,效率大幅提升,利润也翻了几倍。为了将农户手中的花生在价高时及时卖出去,赵新军寻思着必须要寻找更大的销售市场。于是,他开始在附近的市县走访,早出晚归,一天行驶六七百公里路是常态,忙得团团转。
  随着销售渠道的日益拓宽,赵新军的花生生意也在不断壮大。2003年,赵新军在当地设立花生米交易门市,并从外地购置了一台大型花生脱壳机。依靠这台脱壳机,赵新军成了全县第一个花生米加工户。农户直接将带壳花生运来加工,当场完成出售,相比之下收益提高了10%。收购过程中,赵新军从不缺斤短两,品质控制更是极其严格,一段时间后,便有客户主动上门洽谈合作,从而形成了一条简单的花生上下游产业链。
  随后,赵新军趁热打铁,购进小型筛选机器,实现花生米分级销售,提高整体利润率,原先的门市也变成了小型加工厂,每天花生米出货量在20吨左右,带动周边50多名村民就业。
  为了增加市场供应,赵新军又陆续购置了多台机器,发展规模日趋壮大。然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花生米价格直线“跳水”,赵新军的加工厂直接亏损近100万元,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继续筹措资金,升级设备,扩大规模,以全新姿态投入到奋斗进程中。
  2010年,赵新军从山东省平度市购置了最新上市的大型花生筛选机和色选机,当年便实现出货量6000吨,销售额达到6000万元,客户遍及省内外多个城市。2013年,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他又扩建了2个厂,加工的花生品种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包括“大白沙”“白沙308”“徐西”“海花”“白米101”等。
  阳街村党总支书记李明说:“随着赵新军花生米加工厂规模不断壮大,我们当地的花生种植规模也在进行逐年增长,全村4500亩耕地90%都种上了花生,其中3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户多达30家。”如今,赵新军已在当地成立了花生专业合作社,以一名花生“匠”的身份立足新的起点,带领更多农户参与规模化种植,共走致富路。(肖婷婷  李东风 刘妍)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2月22日 14:5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