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时代新风︱王芳: 员额检察官的司法温情

文明创建阅读模式

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锚定打造全国一流检察为民服务窗口目标,持续深化多元社会救助机制,主动将司法救助融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形成司法救助“灌云经验”。

2022年以来,她主导司法救助39人,发放救助金45.8万元。司法救助“灌云经验”被省检察院、市委政法委面向全省全市推介。

近年来,她办理的10件案件获评最高检、省检察院和市委政法委典型案例,相关工作受到省检察院及市县领导批示16次,控告申诉部门获评第十届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

她,就是灌云县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副主任、员额检察官、检察委员会委员王芳。

文明实践·时代新风︱王芳: 员额检察官的司法温情

△  王芳在查阅救助对象卷宗资料

健全多元化救助机制,将司法救助融入乡村振兴大局。 

现年45岁的王芳,是一名共产党员,她的同事们近乎一致地说,“她配得上员额检察官的称号。”

灌云县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近年来,王芳不断探索“检察+乡村振兴”多元化救助模式,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法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其他司法机关的大力支持,把检察机关的“独角戏”变为多方参与的“大合唱”,把检察工作融入乡村振兴大局中。最显著的成效,就是推动21家单位会签《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司法救助与其他社会救助衔接机制助推乡村振兴的意见》规范性文件,建立起“1+20+N”多元社会救助机制,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受惠于司法救助,感受到“检察温情”。

抓实精准化救助手段,把以人为本贯穿履职尽责始终。

在茆某凤等3人国家司法救助案中,王芳了解到,茆某凤等3人家庭条件困难,她依托“国家司法救助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平台”进行详尽的查询识别后,报请市检察院联合救助,并主动协调办理“低保”手续等多种社会救助,被最高检作为典型案例发布。

在多年的检察工作中,王芳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在实施精准化司法救助中。她牵头制定了《司法救助资金分类量化标准实施细则》,细分救助5大类别,统一救助标准,有效解决了“同案不同助”难题。目前,依托该标准救助109人115万元;她将灌云县人民检察院在司法救助工作中形成的快速办理、多元社会救助、司法救助贷以及对特殊群体司法救助等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和完善,制定体现该院司法救助工作特色、经验的《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指引》,在全市检察机关进行推广;她协调相关部门打造全省首家“国家司法救助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平台”,破解信息壁垒,集成全县的低保户、低收入户、困难退役军人等救助信息13万余条,确保司法救助对象“应救尽救”“应救即救”。

文明实践·时代新风︱王芳: 员额检察官的司法温情

​  △  王芳(右一)回访司法救助对象

 打造定制化救助典型,输出检察产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司法救助,一头连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司法温情。司法实践中,王芳在处理帮扶涉案民营企业、薄弱村、特困户等救助对象时,发现他们切实存在“贷款难”问题,即协同县农商行研究开发出“检察+金融”特色产品——“司法救助贷”,为相关被救助人发展生产提供金融支持,这在全省尚属首例。

2022年2月,小乔成为该检察产品的首位受益者。小乔经营藕虾养殖,在灌云县小伊镇承包近120亩土地,当时已经营五六年时间。当时,小乔想延长莲藕产业链,发展莲藕深加工业务,由于缺乏资金,项目一时耽搁了下来。“银行为我授信了‘司法救助贷’15万元,还利用‘E路有我’平台,帮我在线上销售农副产品,为产品打开了销路。”小乔感激地说。

通过创新开展“司法救助+”产业扶持,实施“司法救助贷”,提升司法救助对象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主动将自身工作融入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这一做法也获得最高检的推介。

在司法实践中,王芳还注重实现动态回访机制,接续纾困解难。多年来,她联合扶贫办、民政等部门,对建档立卡低收入救助对象定期回访,为救助对象量身打造长效的救助方案,实现从“输血”式救助向“造血”式帮扶转变。如蒋某童司法救助案,在跟踪回访中,协调县残联为残疾救助对象蒋某童免费配置3.2万元康复器具,并为其解决就业难题,该案获评全省检察机关“十大维护残疾人权益案”。

(夏兴俭 卞小敏)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2月22日 15: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