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回忆录 | 王桂楼:一块军用帆布救了我的命

新闻动态阅读模式

人物档案:王桂楼,江苏灌云人,1928年4月出生,1948年2月入伍,同年6月入党,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11月复员回乡务农。

最近两年多,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在各大卫视重复播放,经久不衰。这也是王桂楼最爱看的剧,“看了好多遍了,总是看不够。”每次看,仿佛他自己也穿越时光,重返抗美援朝战场。

在上甘岭战役中,王桂楼负伤昏死过去,是战友们用一块军用帆布把他抬到后方救治。“一块军用帆布救了我的命。没有那块军用帆布,我就倒在朝鲜战场上了。它可是我的‘生命布’。”

抗美援朝老兵回忆录 | 王桂楼:一块军用帆布救了我的命

  “我的生命在帆布上面”

7月24日,在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纪念日前夕,家住灌云县圩丰镇洋桥村三组的95岁抗美援朝老战士王桂楼,拿出一份捐赠证书。落款为“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的捐赠证书表明,他所捐赠的物品是一块军用帆布。此前,这块帆布被他珍藏了70多年。

老人家中还有几张帆布的照片。帆布颜色微微泛黄,四个角上带有穿绳用的孔,边角有些地方已磨毛了。“我的生命在帆布上面。”他动情地说,“回国后,我就把这块帆布珍藏起来,既是为了纪念那场战争,更是为了教育后人珍惜和平。”

王桂楼生于1928年4月,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8年2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解放无锡、苏州、上海等战斗,1948年6月在战火中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当了机枪班班长。

1950年10月,王桂楼所在部队是首批入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他在志愿军第二十六军七十七师二六二团二营六连三排,连续参加了多次战役。但因为战争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加上岁数大记忆力差,在他的记忆深处,只留下了上甘岭战役和那块军用帆布。

王桂楼说,一到朝鲜,部队就每人发了一块军用帆布。行军时,无论是下雨下雪,都披在身上。“那时经常是夜行军,休息时就用帆布当铺盖,战友之间,一铺一盖,两人互相通腿睡觉暖和一些。”老人说,“那里的天气很冷,我们那个连队去的时候140多人,回来的只有20多人,很多人都是冻死的,所以大家都把这块帆布视作‘救命布’‘生命布’。”

“战友们用它把我抬下阵地”

1952年10月,王桂楼所在部队协助志愿军第十五军同守上甘岭阵地。

“在一次战斗中,连队接受阻击敌人的任务,由连指导员徐建华带队进入阵地,我带班里几名战友在一个制高点观察敌情,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敌人动用数架飞机对阵地轮番轰炸。”随着王桂楼的讲述,时光仿佛重回硝烟弥漫的战场。

“上级命令我们迅速进入防空洞,敌机把我军所在阵地防空洞炸塌,敌机飞走后,连领导发现我所带班阵地防空洞被炸塌,指导员带领战友进行抢救,我被救出已是全身鲜血,昏死过去,还有两名四川籍战友光荣牺牲,战友们立即用我随身带的一块军用帆布把我抬下阵地。”

老人回忆说,部队把他送回国内医院治疗了半年,他伤愈后又重返抗美援朝前线。“一位名叫‘朱文坦’的山东籍战友把抬我的帆布送还给我,说是做个纪念,我感动得眼泪哗哗直流,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把我抬下阵地抢救的。”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1953年10月,王桂楼从朝鲜回国。1955年11月复员回乡,一直在家乡灌云务农。他以一个老党员、老军人的身份默默无闻做人做事,赢得了大家的尊敬,他的勇敢无畏精神也教育影响着子女。

那块军用帆布也被他带回了家乡。“这块帆布是我老父亲的‘生命布’。我小的时候,父亲讲述了这块布的来历,我能感受到这块帆布沉甸甸的分量,它为父辈那些战友们遮风挡雨、御寒保暖,更为他们赢取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王桂楼的儿子王志高说。

去年7月,这块陪伴了王桂楼70多年的帆布被捐赠给了市革命纪念馆,成为纪念馆馆藏文物。

王志高表示,捐赠帆布是为了把父辈的斗争精神传承下去,教育更多的后来者“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父亲教育我们,正是因为志愿军战士以顽强战斗的精神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斗志,战胜了敌人,夺取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这块帆布就是最好的见证。”(史卫平 夏兴俭 宋兵)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7月31日 11: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