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时代新风︱在平凡生活中演绎孝老爱亲的人间真情故事 农家媳行孝20载让“四老”安享晚年

文明创建阅读模式

文明实践·时代新风︱在平凡生活中演绎孝老爱亲的人间真情故事 农家媳行孝20载让“四老”安享晚年

“农村人讲究‘过九不过十’,老人今年99岁了,作为子女,我们特意为他安排了百岁大寿。”日前,灌云县图河镇安福村一户农家院落里,郑秀娟在给百岁老兵王树林端上长寿面时笑着告诉记者,“过生日那天,看到那么多人来贺寿,他高兴得像个孩子。”郑秀娟是王树林的侄媳妇,2003年至今,她用一颗至诚孝心侍奉公婆、叔公婆4位老人,并照料重度残疾的三哥,演绎着孝老爱亲的人间真情故事。

今年46岁的郑秀娟是一名普通农妇。20年,没有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只有岁月绵长、情真意切的亲情守望。用她自己的话说,只是做了一个晚辈、一个儿(侄)媳妇应该做的事。但用村邻的话说,她是勤俭持家的好妻子、无私奉献的好母亲、尊老敬老的好儿(侄)媳妇,她用勤劳的双手为家人撑起一片蓝天,让家里的4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

郑秀娟和丈夫王华富育有一双儿女,平日里男主外女主内,日子过得平淡却很知足。2003年,公公王树康的一场重病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从此,公公常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虽有5个儿子,但是因残疾、外出打工等原因,其他人平日里无法照顾老父亲,王华富夫妻便扛起了照料父亲的重担。

“看病、日常生活都得用钱,老父亲以及残疾兄弟的生活、孩子们上学、家里几亩地的耕种都要有人照应,怎么办?”夫妻俩陷入两难,最终经过商量决定王华富外出打工、郑秀娟在家照看一大家人。看着默默操劳的妻子,王华富心里很感动,虽然不忍不舍,但也只能嘱咐几句后毅然南下打工。

自那以后,郑秀娟每天都要做好家务的统筹安排,送孩子上学、喂猪、打扫猪舍、做饭、照顾卧病在床公公的起居、到田里耕种锄草,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家务活。给公公擦身、捏腿、换洗衣服、端茶喂饭更成了她的日常“必修课”,但她没有露出一丝不悦与为难。“我早把公公当成亲爸爸来照顾,是分内事。”郑秀娟说。

2008年的一天,卧床5年的公公离开了这个充满爱的家庭。临终前,老人握着郑秀娟的手含泪说道,“这些年多亏了你,也实在是难为你了。”一旁的家人十分动容,尤其是王华富的三哥更是哭成了泪人。

2017年,一直身体不太好的婆婆患上心脏病,一病不起。婆婆去世前的6年间,郑秀娟一直伺候在床前,悉心照顾,毫无怨言。

王树林是郑秀娟的叔公,是一位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一生无儿无女。2010年,王树林90岁高龄的妻子刘月英患上阿尔茨海默病,这对老夫妻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郑秀娟出于对亲情的放不下和对老革命的敬重,毅然承担起照顾这对老夫妻的重任。

一大家子吃喝拉撒、繁重的家务和农活已把郑秀娟累得不行,还得伺候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婶子,她说“那阵子累得真想躺下,可又不能躺下”。一个阴雨天,她骑着三轮车找寻走丢的婶子,直到一个多小时后,浑身湿透的她才在小河边找到老人。这样的日子一坚持就是9年,直到刘月英老人安然离世。

老伴离世后,王树林总是郁郁寡欢。看在眼里的郑秀娟就时常陪着老人聊天话家常,用轮椅推着老人在村里散心散步。图河镇党委和安福村党支部考虑到老人的实际情况,便和郑秀娟商量,请郑秀娟带着老人去学校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这样既能激发老人的荣誉感,又能让老人发挥余热,对下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举多得。

几年来,老人如此高龄却一直身体硬朗、头脑灵活、精神矍铄,村里人无不夸郑秀娟是个有孝心的人。“在她身上,我们真切感受到敬老孝老的传统美德。”村民说。

(记者 史卫平 通讯员 夏兴俭 侍梨梨)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12月12日 17: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