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时代新风︱七旬老人历时6年手绣22米长《清明上河图》

文明创建阅读模式

文明实践·时代新风︱七旬老人历时6年手绣22米长《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这幅画记录了一千多年前我国北宋都城汴京的社会风貌和人生百态,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堪称绝世珍品。近日,家住灌南县黄浦银都城小区孙国治老人耗时6年,完成22米长的手绣版《清明上河图》,让众多无缘见到原作真迹的市民一饱眼福。

记者看到,这幅长22米、宽0.75米的《清明上河图》非常壮观,如果把长卷竖起来,足足有7层楼的高度。长卷上从远郊到闹市,从山水到楼船,从人物到骡马,场面繁复、情节连绵,环环紧扣,移步易景毫无杂乱之感,特别是长卷上480多个栩栩如生的各色人物,一个个活灵活现,尽显孙国志老人娴熟的绣工技巧。

“最难绣的是人物,绣出来给人看要像人物,要逼真才行。”孙国治说。

今年75岁的孙国治老人性格豪爽,平时喜欢打门球,退休过后,老人家迷恋上了十字绣,用老人家话说动静结合才能让晚年生活丰富多彩。2017年,孙国治开始绣《清明上河图》,当时家人为了他的健康一直反对他。但是孙国治老人有股不服输的劲,他说到就要做到。

中国有句老话,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孙国治铺开摊子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才知道创作之路有多么艰难。比如,他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完成这个作品。这位平时连“千”位数都很少接触的老人,不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个什么概念,他只知道埋头绣了一个星期,仅在硕大的画布留下一个小点。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不再关心针数多少,每天只是不停地绣呀绣,让最初那个小点不断地延伸、扩展,慢慢地变成线,再逐渐连成片,最终用手中的绣针刺破了两千多个黎明,如愿完成了这一繁若星辰的画卷。两千多个日夜,对一般人来说只是时间概念,而对孙国治老人来说,则是恒心、是毅力、是对意志的严峻考验!

6年来,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历经两千多个日日夜夜,耗尽近40斤的材质,磨断不计其数的绣针,换了一副又一副老花镜,手指磨起一层又一层的硬茧子,终于完成了这一在常人看来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浩大工程。看着这栩栩如生的画卷,想着它陪自己度过的日子,孙国治百感交集。

“6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幅作品,感触非常多,我很感谢我夫人对我的支持,她每天帮我穿针引线,在默默地支持我,在互帮互学中,也让我们的晚年生活变得不仅有长度,还有厚度。”孙国治说。                (记者 张晨晨 通讯员 殷开军)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年1月17日 17: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