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时代新风︱焊匠的传承

文明创建阅读模式

见到陈震时,他刚指导学生获得2024年江苏省职业院校高职装备制造类·智能焊接技术项目大赛二等奖。这是一场在常州现代工业中心举行的激烈赛事,这里的每一个参赛选手未来都有可能成为大工匠,像陈震那样。

“吃透并理解技术文件,仔细输好每一个环节指令。”这是选手上场前,陈震反复叮嘱他们的话。这场3个小时的智能焊接赛事,涉及90多条编入指令、200多条参数设置。陈震说,这场比赛让他这个在电焊界从业30余年的老师傅也捏了把汗……

事实上,这位老师傅在不久前的省政府表彰中,刚被授予“江苏大工匠”称号。此外,因为焊技高超,他还是江苏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江苏省技能大师、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因在工作中独具慧眼和创造力,他拥有机械制造类发明专利项目十项,此前还参与了两本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的编写。

从入行至今,陈震的职业生涯可谓火光四溅、一路生花。

文明实践·时代新风︱焊匠的传承

赛事:技术指导 需要与时俱进

“智能焊接赛事需要极其严谨细致,编入的300多条指令和参数如果有1个差错,那此前的努力都白费了。”智能焊接试件作为焊工大赛中分值比重最高的一项,成为众多选手最重视的目标。深谙赛事规则的陈震,赛前便让选手吃透技术文件、掌握比赛要求。

2个月前,大赛章程就已公布。拿到技术文件的第一件事,就是参透这份技术文件。“大家务必认真研读文件。很多选手因赛前对规则不熟悉而导致在比赛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裁判最终是以成品评分。”陈震苦口婆心地对选手说。

这次代表我市参赛的2名选手,是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焊接选拔比赛梯队的队员。16岁的年纪,面对此种量级的赛事,心中难免忐忑不安。与日常训练有所不同,赛事的难点在于“精”和“多”。

短短的3小时内,选手们要根据产品焊缝空间位置的不同,设计出与其贴合的300多个设置点,确保机器臂操作能满足比赛试件焊接,并保证每一处对接到位、没有疏漏。智能焊接是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新技术方向,在解决钢结构、船舶等非标场景焊接难点方面存在大量潜在需求。2021年新加入“智能焊接”这一赛程后,在传统手工焊接的基础上,对焊接选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也是从头开始学习,虽然感到比较吃力,但我要紧跟行业脚步。为了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我得与时俱进跟上潮流。”陈震说。

赛事敲定后,陈震与带队教练李阳保持密切联系。平日里,李阳遇到问题都会向他请教,陈震先从电话中了解情况,周六、周日再去学校对学生进行技术上的培训指导。

这番努力没有白费,他们最终获得了大赛二等奖,陈震很高兴。

文明实践·时代新风︱焊匠的传承

坚守:一辈子只干电焊这件事

一个人、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

如果以此作为“成功”的标准,那陈震早已攀上了焊接界的山巅。

“滋啦滋啦,滋啦滋啦”,电焊声此起彼伏,“你能听出其中的区别吗?”陈震笑着问。在外行人听来短暂且刺耳的声音,在陈震的耳中却有很大区别。

“这是焊条燃烧的声音,如果伴随着焊枪摆动,发出的是连续、流畅且有节奏的音调,证明他在焊接过程中对熔池形状、温度把控都很到位,这样的声音对我来说‘如听仙乐耳暂明’。”陈震说。

别小看这不起眼的焊接熔池,多1个影响外形美观,少1个又影响工件质量。一个焊工要想达到刚刚好的地步,练习过的焊件可以堆出一座“钢山”。

试想一下,戴着厚厚的手套,手持焊钳夹起一根300mm长的焊条,再用面罩遮住脸。在焊光干扰、视线受阻的情况下,透过黑玻平稳地在有效范围内规律摆动,并用焊条均匀打出焊点是多么困难。但这对一名焊工来说只是常规操作。

“练得多了,靠的不是手,也不是眼,而是不自觉的肌肉记忆。”陈震说。52岁的他已在“焊匠”这条路上走过了33个春秋。在他看来,焊接虽然辛苦,但每完成一次焊接、每一个无瑕的焊件,都能给他带来莫大的成就感。

陈震说:“技能类的工作,没有捷径,要想做好,只有坚持和刻苦,这一切都是经验的累积。”

蹲、跪、趴、站……任何一个姿势都会出现在焊接工作中,焊工做完工作脚经常麻得站不起来。但时间长了,蹲得也越来越稳。陈震表示,判断一个电焊工是否老练,看他的蹲姿稳不稳,姿势与焊缝的契合度高不高,便可一目了然。

陈震1991年开始便在一线从事焊接工作。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让他在汽机车间的十年里没有出过任何差错。

“说来惭愧,只是一步一个脚印专注于工作,恍然间就走到了今天。”面对自己的一长串荣誉称号,他憨笑着说:“没什么特别的,我也只会干这一件事,还是‘电焊实训教员’中听!”

文明实践·时代新风︱焊匠的传承

传承:好技术要青蓝相继

好技术不能只有自己有,还需要传承。

李阳便是陈震的徒弟,他学会了陈震的本领,也传承着他的理念。

天刚亮,6:20的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内,空气里还夹杂着湿冷的气息。

“所有人听口令,操场15圈,准备动起来!”在李阳的一声令下,队员们各自围绕400米的操场开始体能训练,这是每天雷打不动的训练内容。

看着一张张青涩的面孔,陈震想起过去……

中学刚毕业时,十几岁的陈震身上有一股闯劲。“那时候年龄小,比较调皮,对这些物理、电力相关的技能很感兴趣,也想离开家乡到大城市闯一闯,后来就去了上海。”陈震说,对照着志愿表,他填报了当时在连云港地区只有两个招生名额的上海华东电力学校,得知被录取的那一刻,忐忑的心才安定下来。“没想到从那之后,在电焊这条路上一走就是33年。”

从那时起,陈震便开始了专业焊接技能的学习,经过在校数年的刻苦学习,他以理论、实操双优的成绩顺利毕业。毕业时,他不仅被评为优秀毕业生,还是全校应届生中唯一一个获得高级技工等级证书的人。

成为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的焊培教员后,无论是技艺上的倾囊相授,还是生活上的悉心照料,陈震都对徒弟们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了锻炼徒弟的体力,陈震让李阳训练时手臂上套着一个2斤多重的钢管练手。

严师出高徒。在陈震的帮助下,李阳快速成长为一名焊接高手。他一路从中专保送到江苏理工学院,再回到母校任教。如今的他也用同样的耐心教学生。

说起徒弟们,陈震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于这帮孩子,我的感情很深,他们就像我自家小孩一样。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句话对我来说是真真切切的。”

“这是一种传承。”陈震看着获奖的两个孩子,目光满是欣慰。

因工作认真、技艺超群,陈震2001年被调入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焊接培训中心,2012年之后,他便投身于焊接技能培养事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艺、绝活传授给学员,为社会及各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合格焊工5000人,其中包含50多名技师、30多名高级技师,照亮了港城焊接行业的前行之路。

(记者 张鹏 朱迅)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年4月3日 11: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