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时代新风︱陈召玲:孝源于心 爱生于情

文明创建阅读模式

陈召玲是赣榆区班庄镇横山官庄村的村民,家里上有年迈的公公婆婆,下有正在上学的女儿,还要照顾半身残疾的丈夫和智力残疾的儿子,务农是家庭主要收入来源。陈召玲不离不弃十余载,用柔肩撑起一个六口之家,在平凡的生活中坚强演绎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生动诠释着“孝老爱亲”。

以孝亲之心,做“公婆的贴心人”

多年来,陈召玲操持着整个家庭,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尊敬长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广为邻里所称赞,她的勤劳、善良、淳朴让这个六口之家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为老人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

结婚十几年来,她一直没有与婆婆分家。人们常说: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像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虽然她的婆婆是个聋哑残疾人,在生活及沟通方面有些障碍,但她与婆婆相处得十分融洽,在婆婆眼中她是一位体贴孝顺的好媳妇。

公公婆婆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太好,脾气有时也很暴躁,时常为难她,她也感到委屈,但是想到老人的心中也充满了苦与痛,她就不那么委屈了,反而更加关心老人,陪老人说话。她抛去心中的辛酸和委屈,更加勤俭持家、勤劳养家,她的公公婆婆也越来越疼爱这个善良的儿媳妇,在儿媳妇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是主动伸出援手。

她说:“只要真心实意待婆婆,像亲闺女一样,就没有处不好的婆婆。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他们的回报。”

以爱夫之情,做“丈夫的新拐杖”

除了照顾好公公婆婆,陈召玲还要照顾好丈夫和孩子,她的丈夫瘫痪在床十多年,生活不能自理,陈召玲一人长年照顾,定期帮助丈夫活动肢体,防止肌肉萎缩,十几年来如一日,悉心照顾,毫无怨言。

在家庭生活中,她对老人、丈夫和孩子的照顾体贴入微。全村的村民都看在眼里,直竖起大拇指连连夸赞。街坊邻居提起他们三代人的关系,总是赞不绝口。

丈夫也非常心疼自己的妻子,想出各种办法通过网络赚钱,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夫妻俩配合默契,感情甚好。

虽然家庭困难重重,但他们互敬、互助、互爱,共同撑起了温馨小家,对未来的生活也越来越有信心。

以亲子之爱,做“子女的顶梁柱”

陈召玲有一儿一女2个孩子,儿子天生残疾,辍学在家,女儿初中在读。为了培养孩子成长成才,她很重视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让孩子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她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他们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经常鼓励孩子们在勤奋刻苦学习的同时,养成团结同学、尊师敬长、礼貌待人的好品格。

陈召玲经常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女儿的成长状况,她女儿的学习成绩也在班级始终名列前茅,年年拿先进。

陈召玲不仅精心照顾老人、丈夫和孩子,而且与左邻右舍都友好相处,谁家有事,只要是力所能及,她都会尽量帮忙。她总是说:“谁家没有困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当孩子的好榜样。”

年复一年十余载,陈召玲用自己真诚的孝心和无微不至的关心演绎了孝老爱亲的真谛,感染着街坊四邻,在周围传为佳话。她说:“我嫁过来,就应该照顾好这个家,照顾好丈夫、孩子还有老人,这些都是我应该尽到的责任,辛苦也幸福。” (张婷)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年5月15日 15: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