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大多数老人选择居家和社区养老,“吃得好”成为关系养老质量的重要一环。前段时间,《江苏省“舒心助餐”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印发,在“苏适养老”品牌框架下打造“舒心助餐”子品牌,计划用三年时间,大力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扩面提质增效。
我市坚持“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因地制宜、有效供给,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制定全市老年助餐推进实施方案,推动以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等低收入人口中的老年人为核心,以独居、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为重点,逐步向其他有需求的社会老年人拓展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拉长服务链,将社会资源拉入老年助餐服务联盟,有效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题,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家门口的社区食堂烹出幸福饭
土豆牛腩、冬瓜排骨、清蒸鲈鱼、鱼香肉丝、香菇青菜……每到饭点,位于海州区新海街道海连社区的百穗餐厅总是热闹非凡,60岁以上的老人就餐还可以享受不同程度的优惠。
65岁的尤阿姨打了一份15元的两荤两素助老套餐,坐下吃起来,“这里的菜咸淡合适,挺适合我的口味,价格也合理。吃完饭后,我和几个老邻居还会在这里打打牌。”
在主城区海州,民政部门充分利用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场地,新建老年助餐点23个,推广“百穗餐厅”老年助餐服务品牌,实现区域老人用餐需求全覆盖,提供预约订餐、代客下单、送餐到家等服务,满足多元化用餐需求。
“我们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健全完善价格公示制度,建立助餐服务准入退出机制,守牢老年助餐食品安全底线。建立以奖代补考核机制,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推动形成一批服务质量好、老年人满意度高、效果显现度强的优秀助餐品牌点位,推动全区老年助餐服务提质增效。”海州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祁德说。
拉长服务链 解锁助餐多元场景
线上平台+线下配送、中心厨房+专业配送、就近服务+互助服务、社会餐饮+委托服务……小小食堂,承载着老年人的养老期望。我市各地正在因地制宜拉长服务链,解锁多元化服务场景。据了解,我市今年将通过新建、改建、挂牌等多种方式新增老年助餐点100个,探索形式多样的老年助餐服务,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尝到幸福滋味。
红烧狮子头、西红柿炒蛋、蚝油豆角……在灌南民政综合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整整齐齐摆放在保温菜台上,干净又卫生,70多名老人正在有序就餐。
这里是苏北首家民政综合体,有3000平方米,融合了“灌南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灌南县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灌南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优质资源。为解决辖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的日常用餐难题,灌南县民政局引入第三方公司承接助餐点为老人服务,形成助餐、配餐、送餐的“一条龙”配套服务体系,因地施策破解老年人用餐问题。
为解决老人就餐难问题,连云区民政局在云山街道打造配餐中心,可同时提供2000份老年餐。同步开通“80212345”自助点餐热线,村、社联动组建订餐微信群、服务队,因“营养配餐、实惠定价、预约上门”等贴心服务受到老年人青睐。
“李大爷,您的午餐来了,趁热吃啊。”中午11时30分,新海街道星化社区和中央厨房的志愿者们就拎着打包好的午餐分组出发,为高龄、独居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把“美味”送到家。
海州区支持餐饮企业开展送餐上门服务,积极组建“红马甲”助老送餐志愿者队伍。开展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推动全区养老服务机构助餐服务创先争优、提升品质。积极调动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组织开展冠名认捐老年食堂、老人助餐点活动,降低老年食堂的运营成本。
助餐点持续运营还需多方发力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社区助餐点深受欢迎,但仅仅靠政府投入是无法长久的,实现收支平衡才是可持续运营的关键。
首先是运营成本,有些社区小食堂客源单一,仅能维持基本运转,还有的老旧小区缺乏养老服务用房,需要通过租赁等方式解决场地问题,助餐点建设困难大,运营成本高。
其次,还有不少老人消费意识不强,特别是一些有需求的特殊困难群体,基本上不太接受付费助餐服务。
将社会资源拉入老年助餐服务联盟,是我市探寻的一条路子。联盟运作中,政府承担“把关者”角色,给予相关企业适度贴补,同时鼓励企业在“老年友好”方面有所创新、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培育养老为老服务市场,同时在更大范围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责任。各县区结合实际出台相关奖补政策,选择证照齐全的有资质餐饮企业,引导助餐企业保本让利,通过低价和补贴鼓励老人到助老餐厅用餐,拉动老年人个人消费市场,为社区老年助餐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
连云港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社区助餐点建设,合理谋划点位布局,进一步鼓励更多的社会餐饮单位加入爱心助餐,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提高助餐服务覆盖率,用可口饭菜“焐”热人心,守护老人的幸福“食”光。(庄婷婷 王雅萱 刘扬 陈怡璇 周文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