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公益行| 东海姑娘徐爱568分梦圆江师大

文明创建阅读模式

“这两天地才干,前两天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我害怕得睡不着觉,怕屋子倒了,怕孩子出事……”说话的人是徐爱的奶奶,今年66岁。她看着斑驳的墙面、发霉的墙角满面愁容,眼泪在眼眶内打转。

这是东海县青湖镇朱洲村一处“危房”,与周边耸立的多层小楼显得格格不入。记者看到院子里堆放着一些干草。“这些干草是用来生火做饭的。”徐爱说。

高温天里,徐爱的弟弟、妹妹们挤在一间潮湿、阴暗的房间里学习。以破损的椅子为桌,以工具包为凳,姐弟四人吹着一台风扇。

一年级时,徐爱父母离异,母亲丢下四个孩子离开了。这些年来,父亲长期在外打工,都是爷爷、奶奶照顾姐弟四人。然而,3年前,爷爷因病去世。去年10月,父亲又查出肝腹水,只能在家养病……

历经苦难,作为家中的大姐,徐爱刻苦自律,成绩在班里一直保持前10名。今年,毕业于东海高级中学的她,以理科568分的成绩考取江苏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师范)专业。在徐爱心中,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上学期间,很多老师都帮助过我,我也想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徐爱说。

助学公益行|  东海姑娘徐爱568分梦圆江师大

危房之下   祖孙三代艰难度日

穿过一段泥土地,徐爱家的砖瓦房映入眼帘。“好在是晴天,要是下雨,门口的泥地太烂,都下不去脚。屋里也进水,连个站的地方都没有。”东海义工飞鱼(网名)说。

“感谢你们来看徐爱,屋里太潮了,在过道里坐着歇会儿。”徐爱的奶奶拿出几个小马扎,招呼大家坐下。

过道边屋,就是奶奶休息的地方。屋顶扎满稻草,屋里摆放着一些旧家具。床边是砖头砌上的通风口,冬天冷风直灌。穿过通道,院子里有一大堆干草,草垛边上是生锈的铁炉子,这就是一家人烧火做饭的地方。

“俺家房子太老了,也没钱翻新,你看这地面,下雨时水都漫过脚脖子了,屋顶漏雨、屋内进水。怎么办?愁死了!”奶奶刚从地里回来,戴着宽檐帽,“家里还有四五亩地,种了点花生、玉米。”

在门口过道处,徐爱和奶奶、父亲说起这个家的苦难。“我和弟弟、妹妹都是爷爷、奶奶看着长大的,爷爷在我初三那年生病去世了……”提起爷爷,徐爱抹起眼泪,“爷爷是因为糖尿病引起了并发症,家里没钱,他就放弃治疗了……”

那年,徐爱即将中考,最疼爱她的爷爷过世了。“一定要好好学习!”徐爱谨记爷爷临终前的这句叮嘱,学习时一直很认真。但爷爷的离世,成为她心中难以抹去的伤痛。

老伴的离去,对奶奶来说也是个沉重的打击。“感觉天都塌了,就靠我一个老太婆,这日子怎么过……”老伴走前,也嘱咐过她,“省下钱来给孩子读书,不够就向亲戚借,再苦也不能不让孩子读书。”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去年10月,徐爱的父亲查出患有肝腹水,只能从外地回来治疗。“之前胆囊发炎没当回事,后来买药吃,没那么难受了,我就扛了过去,没想到竟越来越严重了。”徐爱父亲之前在宁波做磨床,后来又在海上帮人种植紫菜。“什么苦活、累活都干,没想到身体扛不住了。”

家里没有了收入来源,只能靠奶奶种地、打零工维持全家生计。

徐爱的妹妹今年开学上高三,大弟即将上高二,小弟开学上初三,兄弟姐妹四人互相关爱、彼此帮助。“弟弟、妹妹们也都很乖巧懂事,奶奶出去忙,他们就在家一起学习,也会主动做家务。”徐爱说。

穿过院子,是一处加了铁皮屋顶的砖瓦房。“这是向孩子的叔叔、姑姑借钱加固的,不然屋里漏雨太严重,雨天屋里、屋外都是水。”徐爱的父亲说。

这处砖瓦房只有东、西两间,屋里采光差,散发着一股霉味。“我和妹妹睡一个房间,弟弟和爸爸睡隔壁房间。”炎热的夏季,床上还留有冬天的被褥。

去年,村里给家里办了低保,但祖孙三代的日子依然过得艰难。

助学公益行|  东海姑娘徐爱568分梦圆江师大

教书育人   徐爱568分梦圆江师大

“我认为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小学阶段是塑造性格的关键时期。老师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对于老师们的帮助,徐爱心怀感恩。

毕业于东海高级中学的徐爱,今年以568分考入江苏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师范)专业,离她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我很喜欢小孩子,希望将来能和我的老师一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让我的学生快乐地学习成长。”成为一名教师,是徐爱一直以来的梦想。

弟弟、妹妹一直把徐爱当做榜样。“弟弟、妹妹都很听话。奶奶出去打工时一整天不在家,爸爸不能劳累,都是弟弟、妹妹生火做饭。”徐爱说。

当天,弟弟、妹妹挤在西侧的一间屋内学习。昏暗的灯光、破旧的风扇、潮湿的泥地,丝毫没有影响几个人学习的劲头。遇到不会的英语阅读理解题,大弟趁着姐姐在家赶紧请教。

今年暑假,大伯将徐爱接到县城。“大伯知道我考上大学了,让我给堂妹辅导功课,一个月给我开2000元工资,8月底结束。”徐爱说,堂妹即将读初三,“我每天都会给她布置些作业。”

“进入大学后,我要努力学习。暂时没考研的计划,家里太困难了,我得先工作养家。”徐爱说着未来的规划,“大学毕业后我想回连云港工作,离家近些,能够照顾奶奶和爸爸。”

徐爱不敢远行,她心里时刻牵挂着家人。有家人的地方就有爱,有爱的地方就有为之努力奋斗的意义。

走访当天,东海爱心人士给徐爱送上500元助学金。9月7日,徐爱将前往大学报到,然而7000多元的学费让她和家人很发愁。

爱心火热    韦姝婷收到1万多元助学金

3日,本报报道了赣榆金山学子韦姝婷的故事。今年,毕业于海头高级中学的她,以理科564分的成绩考取江苏师范大学提前批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0年前,父亲意外坠落身亡,母亲一人打工供3个孩子读书,生活过得异常艰难。

看到关于韦姝婷的报道后,港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行动起来。“这个孩子真不容易,我准备下周去她家里看看她,给她送些衣服。”爱心人士张菁为她捐了1000元。

3日一早,爱心人士云游(网名)在看到相关报道后联系本报,“这个孩子的学费我来出吧!”当天上午,她就为韦姝婷转去8000元学费。

截至昨日上午8点,9位爱心人士为韦姝婷捐出1.176万元学费。收到学费的韦姝婷和母亲感激不已,“感谢大家的帮助,你们都是我们的恩人……”

3日上午,谢氏宗亲会专程前往赣榆学子谢欣彤家,为她送上2.5455万元捐款。“我们都是一家人,这笔钱请务必收下。”虽然谢欣彤婉拒了谢氏宗亲会的好意,但他们还是准备把这笔钱留给她读大学用。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截至昨日,谢欣彤共收到3.8455万元助学金。

爱的种子虽小却强大,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生长出无尽的理解、善意与关怀。

(记者 杨锐冰 陈兵 樊晓姝 见习记者 戚跃潇 实习生 孙浩然)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年8月6日 18: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