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加法校长一直在书写教育上的神奇:他行伍出身,却把一所刚刚分离,设施简陋、社会不信任的学校,建设成为省示范初中;中考综合评估,在全市近180所中学里,连续七年居全市农村中学第一名,2008年,更是雄居全市第一;中考学科成绩有多门名列全市第一;连续四年被县政府评为“十佳校长”,在全县当数唯一;2007年荣获县“十佳园丁”、连云港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好校长”,“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2008年,又被县政府评为“三创之星”、被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章,在第2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他又被光荣地评为“连云港市名校长”,在全市农村中学获此殊荣的绝无仅有。
视校如家。板浦初级中学虽然教学实绩显赫,却只是一所建校不到8年的年轻的学校。由于基础建设落后,校园面积狭小,学生学习、生活条件都很艰苦。为便于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尽管他的家离校园不到200米,徐校长还是把自己的行床被褥搬到学校,和师生吃住在一起。整治校园环境,他吃苦在前,用小推车清除垃圾,一干就是多天。有时回到办公室,累得一下子瘫倒在沙发上,连一口饭也不想吃。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校园里最早出现的,总是他忙碌的身影。校园内哪里灯不亮了,水笼头漏水了等细微之处他都一清二楚。
爱生如子。“爱是教育的基础”,是徐校长提出的并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当有家庭经济拮据的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率先垂范,带领全校师生捐钱捐物。近几年,由他倡导的捐款数额达6万多元。对一些家境特别困难的学生,他干脆把他们接回家中,让孩子们吃住在自己家里。
责任如山。在徐校长看来,教书育人是自己的天职,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让自己耽误一节课务。还在父亲病重在海州医院抢救的时候,为了不耽误功课,他在晚自习下课后,才骑车去海州,守在父亲的病床前,早上5点多钟,又骑车匆匆向学校赶,这一来回,就是一百多里路。有时,在病床前,看到父亲睡着了,他就悄悄地演算起数学题来,因为第二天还要上课。父亲去世的那一天,凌晨4点传来噩耗,他没有立即回家,而是强忍着内心的伤痛,坚持上完两节数学课,到上午10点才急匆匆往回赶。当他到父亲身边的时候,远在江都的兄弟们都早已赶到了。没有听到父亲临终的遗言,没有看到父亲去世前的最后一眼,留给自己的,只有兄弟们的责怨和内心深深的遗憾和痛苦。
严于律己。对学校,徐校长有的是欣慰和自豪;然而,对妻儿,他更多的是愧疚和伤感。儿子师范毕业,想分到板浦初级中学工作,毕竟待遇要比在小学里高一些,可面对儿子多次请求,徐加法同志总是断然拒绝。“学校是老师和学生的学校,不是我的天下。你想进来也可以,那是在我不做校长之后”。妻子下岗在家,多次请求丈夫能在学校找些事情做做,也能解决一点家庭经济的困窘,毕竟还有2个学生免费吃住在家里。经过支委会研究,妻子被安排在学校食堂帮学生抬饭。有人善意地劝他把妻子安排在学校一些轻松的岗位,可徐校长没有这样做。在学校创建省示范初中的时候,妻子在抬饭时,摔倒后被严重烫伤。教育局领导建议他赶快把家属带到大医院医治,可是,考虑到学校正处于接受示范初中验收的关键阶段,徐校长毅然决定,还是让妻子留在板浦治疗。由于板浦医院治疗条件有限,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妻子留下了终身的残疾,每当看到妻子在床上辗转痛苦的样子,徐校长的心里如同刀割,泪水就扑簌簌簌地掉落。
徐加法校长的奉献情怀,感动了社会。省、市、县电视台,陆续作了题为《辉煌创造的背后》、《一所神奇的学校》、《校长一日》等专题报道;《江苏法制报》、《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灌云报》等多家报刊也刊登了徐校长和学校的光荣事迹。学校也因他的出色工作,声名鹊起,好评如潮,学校招生更是出现了家长连夜排队报名的火爆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