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干景:调解战线上的“拼命三郎”
“调解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如何做好调解工作?窍门是什么?”“智能化调解的模式怎样?”“在众多调解案例中,你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哪件……”28日上午,在区司法局专门为卢干景举行的先进事迹新闻发布会上,面对新闻记者提问环节抛出的一连串“烫手山芋”,全市调解战线上的“拼命三郎”、区司法局副局长、社会矛盾调处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卢干景,从容作答,为人们逐一“释疑解惑”。近一个小时的现场互动,气氛热烈而融洽,既彰显了法律的威严,更充满人情味。
如今,卢干景,一名普通的军转干部,已成为全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高手”。16年来,他参与调解成功的社会矛盾纠纷案件,累计已超过千件。他先后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被省司法厅评为“全省防激化先进个人”、被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评为“最美人民调解员”,2004~2005年,在平安创建工作中,因贡献突出,被市司法局、区政府记三等功,并多次被区政府表彰为“先进个人”。
锻好“金刚钻”
1963年12月出生的卢干景,1981年10月参军入伍,在部队考入军校,并成长为一名副团职军官。他长期驻守在祖国的大西北戈壁、沙漠和荒凉的贺兰山,在军营这所大熔炉里得到了很好的历练,并多次受到记功嘉奖。
2000年10月,卢干景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被安置到司法局从事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为尽快转换角色,成为调解纠纷的行家里手,卢干景满怀工作热忱,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坚持多走、多看、多想、多问、多学,不到半年时间,他竟成为全局纠纷调解的业务骨干。更为难得的是,他还从工作实际出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新法”,创新性地推出了《访调、公调、检调、诉调对接具体操作规程》《调解五步工作法》智能化调解工作模式,非常实用,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和基层调解组织的普遍好评,甚至被外地借鉴。如他率先提出的省际邻边地区实行“矛盾纠纷联防联调、社区矫正协防联管、普法宣传资源共享、法律服务共同协作、法律援助相互支援、队伍建设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获得邻边的山东日照市岚山、五莲和临沂市莒南、临沭等县区的高度认可并联合实施,在与赣榆连边的省际边界地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被多家媒体报道宣传,在全国很多地方得到学习推广。2014年,区委、区政府还将借助调解强化社会维稳工作列入“三重”项目和为民办实事工程强力推进,区委政法委、综治委为加强直接领导,将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工作场所前移到全区接待受理信访和矛盾纠纷的一线,并点名指派卢干景主持中心工作。
创新无止境。在推动“平安赣榆”创建中,卢干景与他的同事们几乎跑遍了全区大大小小的村庄,指导建立了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在部分企业、学校也建立了调解组织,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调解网络。为搭建“369”合纵连横调解模式,夯实调解主阵地,他还推动综治牵头、司法为主、公检法访6部门密切衔接、有效联动,全领域推进“9+N”家专业行业调解组织建设。用市政法委一位领导的话说,卢干景的好多做法,充分彰显了“专、长、精”的工作创新优势。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卢干景同志2000年从部队退伍转业,16年来一直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他为群众排忧解难,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可贵的韧性和付出,释放出“我是党员我带头”的光彩与正能量。
敢啃“硬骨头”
卢干景常说:“干调解工作要有啃硬骨头的决心和勇气,哪怕再复杂的纠纷,也要迎难而上。”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随着农民工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追讨欠薪既是落实党的民生政策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的热点、难点问题。可对此,卢干景总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拿2014年底,发生在我区某镇民营企业施工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款一事来说,整个工程发包给济南泰和天润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公司自行从家乡雇佣了娄某等5名山东民工负责具体施工,完工后,公司却拖欠娄某等人工资款20余万元。娄某等人多次讨要无果后,先后到工程所在的镇政府、区劳动部门、信访部门反映情况,请求援助。面对娄某等人既不能提供承揽合同、又不能证明雇佣关系这一棘手问题,卢干景多次前往工地调查取证。经多次走访其他工友,最终确定了娄某等人与公司间的劳动雇佣关系。之后,卢干景又多次联系代表公司处理事务的刘某和王某,向他们宣传相关法律,告知拖欠农民工工资将承担的后果,商谈解决方案。春节前,5名山东农民兄弟顺利拿到欠款,一个劲儿地向卢干景表示感谢,并拿出部分现金想酬谢他,被他婉言拒绝了。
众所周知,医患矛盾纠纷是当下社会难题。我区每天都有数万人在医院就诊,医患纠纷同样不可避免。面对医患纠纷,卢干景依然是不回避、不推诿。2015年春季,某村村民李某不满三岁的女儿,在镇卫生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医护人员对孩子进行输液及抗病毒治疗。一周后复诊时,输液治疗后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心跳减慢、呼吸不平稳等症状,医生动员家长转院治疗。可就在转院途中,患儿死亡。李某以医院误诊、用错药、抢救不及时为由,要求镇卫生院给予经济赔偿。可院方要求先进行司法鉴定,死者父母坚决不同意,双方产生较大争执。接案后,卢干景首先对死者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安抚情绪;后到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多次咨询专家,进行科学鉴定。在此基础上,数次召集双方当事人释法明理、磋商调解,并通过公调访调对接以及发挥死者所在村委会组织的作用,做了大量工作,最终达成谅解协议。
“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每遇医患、建筑事故、意外伤害致人死亡和群体农民工讨薪等重大纠纷,卢干景总是冲在最前头,主动接案,无怨无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感召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多年来,连他自己都记不清参与调解的难案、积案、疑案有多少,为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付出了心血和汗水。难怪同事们无一不自豪地说:“跟着老卢调解,再大困难,我们都不怕。”
领跑“树标杆”
为了更好地体验了解卢干景的日常工作,记者来到区社会矛盾调处中心,正巧赶上卢干景调解某镇吊车施工致人死亡赔偿案件,在调解过程中,他耐心向调解双方解释法律法规,不厌其烦地讲述事情处理方法。虽说此案件调解已接近尾声,但是卢干景依然事事亲力亲为,丝毫没有松懈,只为了调解能够让矛盾双方满意,让案件得到圆满解决。
16年来,卢干景始终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切实实现调解根基坚固,多元力量融合,快速联动的良好调解工作格局。说起卢干景,身边的领导、同事以及调解当事人无一不对他点赞。区司法局副局长柴海波告诉记者:“卢干景转业后始终保持着军人正直的品性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工作中敢于创新,他创新出《融合式调解》在全省范围内领先,在全市推广,倾住了他大量的心血。”同样身为人民调解员的焦新华说:“我和老卢是一起从部队转业回来的,2004年的时候,我们一起从事调解工作,这一干都快12年了。卢干景非常有责任心,对待每一起调解案件都十分上心,主动了解分析案情。每一个信息他都不厌其烦地反复核实。作为老战友老同事,我非常佩服老卢,在工作中,我要向他学习,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调解员。”
事实证明,有这样一位永不满足的领导,有这样一副热心肠的敬业带头人,人民调解员们个个如同“拼命三郎”一般,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为我区调解工作做出自己的努力。如今,卢干景已年过半百,对待工作却依然斗志不减、壮心不已,用实际行动诠释“老牛自知桑榆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壮志豪情。
作为一名军转干部,卢干景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开拓创新,用自己迎难而上的为民情怀,在担负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他所做的都是平凡的事情、琐碎的事情、甚至是烦心的棘手事,但平凡却不平庸、琐碎却见真情,展现了“最美”精神内涵。
乐架“连心桥”
心中有责任,心中更要有群众。为了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卢干景在矛盾调解中,不忘使命,乐于在政府、企业与群众之间架起一座畅通无阻的“连心桥”。
用卢干景自己的话说,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来自社会层面的各类矛盾纠纷触点多、燃点低,小矛盾稍不注意就会酿成大事端,调解工作就要敢于面对矛盾,主动介入,以情以理,依法化解。多年来,卢干景亲手处理的涉及维护政府形象的社会矛盾纠纷案件多达百余起。就让我们以2015年3月,他参与调解的一宗荒地承包纠纷为例。某镇村民于某早在1999年就与村委会签订合同承包一处山荒地,约定承包期20年,承包面积20余亩。谁知2011年,趁原承包人农闲外出打工不在家,村委会单方终止合同,又将此地转包给了村民张某。此事造成三方矛盾不断激化,历经三任派出所长处理,官司一直打到市中院都没能消停,期间双方承包人还多次发生殴斗,造成看管山荒果园老汉的人身伤害,派出所仅出警就达20余次。再加上于某多次进京去省上访,给法院、公安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扰,影响很大。卢干景得知情况后,与调解员陈昊明、焦新华一起,来回穿梭在于某、张某和村委会之间,反复协调沟通、耐心细致做工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促使三方当事人各自作出一些让步,最终达成调解协议。事后,于某特地来到调解中心,向卢干景表达感激之情。
面对突发事件,卢干景更是处变不惊。2015年冬季的一天,位于某镇的自来水管维修施工现场,挖掘机在作业时,造成正在维修水管施工人员死亡。案发后,卢干景立即组织启动“六个联动机制”,调集调解能手组成专门调解小组,按照研究制定的调解方案,分工协作,并与施工单位主管部门领导、法律顾问深入沟通交流,协调地方党委政府和村委会,调动相关资源全力介入做受害方及肇事驾驶员亲属的工作。经过艰苦的“马拉松”式协商调解,最终使案件得以较好解决,从而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升级。该案由中央电视台全程跟踪拍摄,今年1月在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出后,引发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接轨“新形势”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民间纠纷日趋增多,政府高度重视从而组建了素质过硬的调解团队。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做好一线调解。卢干景和他的同事们主动适应新形势,筹划研究调解法制专栏,引导市民多了解一些法律法规及调解的过程。
16年来,卢干景在调解战线上兢兢业业,钻研出自己的调解模式,深受同事和当事人的信赖。“调解员来自于民间,要以理、以法、以情来进行矛盾双方的调解工作。”卢干景时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不断激励自己与身边的同事。卢干景定期参加司法局组织的各种培训,上网搜索相关的法制节目,学习借鉴好的调解思路。卢干景告诉记者:“调解过程中,双方达成平衡的意见,更容易被当事人接受,从而极大化形成和谐的气氛。在原有的基础上,我希望能够继续扩大调解领域,关于婚姻家庭、劳动纠纷等方面都能够用调解的方式解决。”
对于未来的调解工作,卢干景表示近期在关注调解类节目适应新形势,与相关媒体合作开设调解法制专栏,诉说老百姓的家长里短,示范案例,同时也可以现场调解。说起调解的新方向,卢干景侃侃而谈、干劲十足,很难看出其真实年龄,颇有年轻人创业之初的架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卢干景这位调解战线上“拼命三郎”的带领下,区调处中心的工作日见成效,愈来愈受到干部、群众由衷称赞和信任,并成为全区调解战线上名副其实的主力军。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正因为永不满足、攻坚克难、勇于开拓,卢干景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令人称道的光辉业绩,实现了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人生目标,用勤劳和智慧绘就了一幅和谐而出彩的调解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