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时代新风︱饺子馆讲述劳动创造幸福故事

文明创建阅读模式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有许多并不起眼的小食店,简单却最抚人心。它们就像夜晚的一盏盏灯,成为点亮城市生活的一抹抹暖光。在海州区市民路上,有一家七姐饺子馆,就是这暖光中的一束,一家四口在饺子馆里忙碌,而小小的店铺也承载了一家人的幸福与甜蜜。

走进饺子馆,十几平方米的小店干净而明亮,4张小餐桌旁已经坐满了客人。“老板,今天来一份大葱牛肉水饺和韭菜鸡蛋水饺,再加一盘凉拌黄瓜和青椒虾皮。”一名中年男子看着墙上挂出来的菜单,一边和老板打着招呼,一边点餐。老板许浩开心地回应着并飞速地写下了菜单。“他们家水饺有十几种口味,我都爱吃,平时带着孩子经常来,价格合适,老板一家也热情。”一位带着孩子正在吃饭的张女士说,她是老客户了,平时还会向朋友推荐这家饺子馆。

许浩的母亲叫戚秀华,大家平时都叫她戚姐,店名取谐音,就叫七姐饺子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戚秀华一个人起早贪黑经营着一家小超市。“父亲要上班,还要照顾身体不好的爷爷,超市就靠着母亲一个人打理,这一干就是十几年。”许浩说。2014年,为了方便照顾母亲,许浩夫妻俩放弃了服装生意,在母亲超市旁开了一家饺子馆。

“饺子馆开起来后,生意一直很好,因为母亲教育我们,做生意一定要货真价实,为人诚恳,待人热情,这样才能受到欢迎。”许浩说。2016年,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原来租的2家店铺被收回,一家人便搬到市民路继续经营饺子馆。小小饺子馆的收入成了一家人主要的生活来源。

“最难熬的就是疫情那3年,小店几度关门,虽然很困难,我们也坚持下来了,无论多难,我们一直保证品质。”许浩说。前些天,一位姑娘在店里吃饭,一边吃饭一边看着手机里的电视剧,吃完了,起身就走。许浩听到有声音,却不见人,一看姑娘的手机还在桌上,一边喊一边冲了出去,把手机归还给那位姑娘。这么多年经营,顾客把包、手机等物品遗落在店里是常有的事,许浩总是想办法联系失主,把东西归还。

“平时我和父亲在楼下招呼客人,母亲和媳妇就在楼上包饺子,虽然收入不多,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很开心,等到以后生意好了,我打算扩大小店的规模,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七姐家的好口味。”许浩笑着说。(王进文 薛玉平)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4月28日 16: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