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徐金龙是不幸的,年仅13岁就身患重病;徐金龙又是幸运的,患病以来,社会各界的爱心不断向他涌来,为他的家庭解了燃眉之急。然而,在我们身边,也许还有更多的“徐金龙”,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及时得到社会的关注,“等钱救命”、“因病返贫”的噩运不断向他们袭去。
爱心平台 聚沙成塔
海州实验中学成为这次爱心救助的发源地,从得知学生患病的消息到筹到9万元善款,学校师生仅仅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与此同时,医院、社区以及众多好心人纷纷解囊相助。这些感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公益慈善事业已经深入到港城百姓生活,市民学雷锋有了更为广阔的爱心平台,济贫扶困等形式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共同为这个社会添加温暖、传递爱心,释放、传播着社会正能量。
目前,港城活跃着数量众多的志愿者和义工团体,他们通过媒体、网络等途径了解救助信息,经常性地开展救助、结对、捐款等公益活动。一位不愿意透露自己姓名的爱心人士告诉笔者,自己从1999年开始资助贫困生,2007年建立个人网页后,经常收到全国各地的汇款,不少热心人每月都会寄来几十元甚至几元的善款表达爱心,在他和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现在还在长期资助24名贫困学子。
畅通渠道 发挥实效
除了活跃的民间公益团体,经过多年建设,我市的救助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中。笔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我市针对贫困家庭儿童重大疾病专门出台了《连云港市贫困家庭儿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实施意见》。去年,全市还发放社会救助、慈善救助资金4.36亿元,救助33万人次,城乡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到55%。今年,我市还将建立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助制度为基础、以专项救助为辅助、优惠政策相配套、社会互助为补充、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我市还将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城乡居民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到60%,取消救助起付线和病种限制,提高救助比例和封顶线。
然而,笔者在采访中发现,面对“徐金龙”们的求助,率先开始捐助的是受助者所在的社区、学校或者单位,而救助力量较强的政策和制度发挥作用却显得相对滞后。以徐金龙为例,当家庭遭遇不幸时,家人对自己能享受到什么救助政策,能享受到多少的救助资金并不了解。
对此,社会人士建议,在实施这些惠民政策时,关键是要让刚性制度发挥出实际效果,畅通相关救助渠道,让困难群众了解到找什么人才能真正帮助到自己。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多完善救助政策,尽可能简化申报程序,让这些政策和资金尽快到达需要帮助的人手中。
整合资源 让爱恒久
在呼吁完善救助制度的同时,不少市民也对我市的慈善事业提出了建议。
市民孙女士曾对笔者反映,家中有许多半新的衣物,一直以来,都有捐给困难群众或者参与结对帮扶的想法,但凭借个人的力量,就连甄别信息的真伪都很难做到。她希望市里一些官方的慈善机构,能够多发布一些本市的救助信息,方便市民捐款捐物。
作为我市首家进入注册程序的正德基金,其中的志愿者告诉笔者,过去受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民间公益在救助范围和救助项目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出现重复救助、扎堆救助的问题,同时,也因为缺乏合法的主体地位,无法提供发票等有效凭证,无法接纳团体外的善款,影响民间公益的成长与发展。他们期盼,能够得到市相关慈善机构的服务和引导,比如可以根据全市民间公益团体的特性和特长,指导他们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开展公益爱心活动,以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