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进校园赣榆县各中小学

未成年人阅读模式

  【连网】 创意单位:赣榆县沙河镇第二中心小学

  活动范围:赣榆县各中小学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为响应十七大的号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赣榆县沙河镇第二中心小学利用学校所处农村的地理优势,把几千年来积淀的农家文化“请”入校园,筹建了占地900多平方米的农家故院,建设了一个具有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为形成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的“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力搜罗,原汁原味。学校请来了本地区对农家文化颇有研究的一些老人做顾问,对赣榆农村的农家文化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然后,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农家故院的建设规划和具体方案,最后把方案中设计的农家故院各项配套设施进行分类、整理,形成了包含各种物品近千件的农家故院物品收集目录。发动所有师生从自己身边或生活中搜集农家物品,捐给学校,并将搜集来的这些物品一一分类、命名。现在搜集到的农家物品器具,不论雅俗,应有尽有;耕作、加工、生活、娱乐等等用具,一应俱全。

  形成格局,建成小院。农家故院院内有一条石磨路,是用师生搜集来的一百多盘石磨铺成的,石磨路上篆刻了一百种不同写法的“福”字以及“大吉大利”等农家谚语,故命名为“百福路”。 百福路两侧的格局是“一露二铺五室八房”。 一露指的是百福路通向的露天农家小院,设有油碾、石碾、牛槽、马槽等大型设施,还种植了丝瓜、米豆、豆角等蔬菜;二铺指的是铁匠铺和木匠铺,里面收有打铁和制作木器家具的全套设施;五室指的是堂屋和内室、农具室、储藏室、日常生活用品室、农艺室,里面收有雕花床、花生脱粒机、梨、耙、耩子等几百种农具、日常生活用品;八房指的是油坊、豆腐房、磨房、厨房、煎饼房、编织房、碓房、茅房,里面不仅有全套可实际使用的生产制作设施,更有制作生产的流程图。

  实践体验,开展活动。农家故院建成后,学校开展了各种农家实践活动。一是构建主题鲜明的班级文化活动。学校让每个班级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学校的农家文化中选取一个方面做为研究的课题,进行小课题研究。如:五(1)班开展的“豆腐文化”研究,学生通过在农家故院亲历制作豆腐的全过程,又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走访农村长年卖豆腐的大娘,写出了《关于豆腐制作的研究报告》。二是开展以农家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推出“农娃乐”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就包括了“农娃棋赛”、“农诗诵读比赛”、“农谚书法比赛”、“农家菜制作大赛”、“打木梭比赛”、“滚铁环比赛”、“抽陀螺比赛”等。让孩子们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积累了一定的人生经验,在对比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日新月异,进而产生为家乡、为社会发展而努力学习的积极情感。三是家校结合,拓展农家文化的影响力。学校利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定期邀请学生家长到学校来参加农家文化活动,同时,也定期组织学生到家庭或社区参加一些农家基本活动。如学校聘请了十多位家长担任农家故院名誉院长,定期到学校的农家故院来指导孩子们进行实践活动,演示一些农具的操作流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学校推行的“母(父)子共做一顿饭”活动开展得扎扎实实,红红火火。这一充满温馨人情味的活动,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四是开展以勤劳节俭为主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如:学校开展的“二唱三做”的校园荣辱观教育活动,让学生先学会唱八荣八耻“七字歌谣”和“拍手歌”,同时再到农家故院进行三种劳动体验勤劳节俭的意义。

  校本开发,形成体系。学校依托农家故院的资源优势,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发的校本教材《农家》从农耕发展史、农耕用具、农家生活、农家文化四个方面全方位的体现了赣榆农家的特色。把《农家》课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当中去,排到学校的课表中。由学校成立专门的校本课程督察小组,考察各校、各班的《农家》开课情况,考核结果纳入到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奖优罚劣。

  几年来,农家文化教育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深刻的反响。一是为全县乃至全市学校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和平台;二是把学校、家庭、社区三者进行了有效的结合,解决了学校德育与社区德育有效沟通、有机结合的问题。2006年11月,学校师生一行6人应中央电视台的邀请参加了央视少儿频道“金螺号——风采校园”栏目的现场录制。师生们的精彩表现博得了在场观众和央视著名主持人鞠萍姐姐的高度评价。鞠萍姐姐欣然为学校题词:“扎根传统文化,宏扬爱国精神”。国家商务部、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省纪委、省教育厅等各级领导多次来到学校参观并题词,对学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江苏卫视、连云港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多次报道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成效。学校也先后被全国妇联表彰为“全国农村流动人口、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江苏省文明学校”、“连云港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等。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农家》也获得了江苏省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一等奖(连云港市唯一一个)。农家文化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实践基地,家庭教育的指导平台,社区教育的主要途径,沟通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成为全县乃至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亮点”。  (编辑:王夫成)

  • 本文由 发表于 2008年3月6日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