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 我的梦》引发媒体关注

道德建设阅读模式

  【连网】(记者 胡柳君 杨锐冰)你还记得周琳吗?你还记得那个在父亲背上肌无力的男孩吗?本报26日A5版整版刊发的《我的大学 我的梦》的报道再次激发了社会各界对这位肌无力生命有力的男孩的关注。

  关注的层面首先来自媒体界。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均以不同的方式传播着周琳《我的父亲 我的大学》、《我的大学 我的梦》的故事。

  新华网以《父亲背上的大学梦》为题,采用 了本报刊发的照片,并配以简略文字介绍了周琳在父亲背上求学十几年生活、学习的片段。该文也被多家媒体转载刊登。

  光明网全文刊登了本报报道,并在滚动读报栏目里分段将本报报道的四段内容刊发。

  江苏卫视《新闻眼》栏目用1分42秒的时间,主持人解说,配图,感染了江苏观众。该段视频被人民网人民视频转载。

  江苏省委新闻网、中国江苏网、江苏文明网也都全文刊登本报的报道。在本市的连网、连云港信息港里,本报的报道也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

  在周琳的母校淮工旭日新闻网上,本报的报道以报纸版样和全文刊登的形式出现,同样撞击着毕业班学生和正在准备紧张期末考试学子的内心。

  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淮工学子张晨晨说,周琳的身上有一种精神在感染着我们。那就是心中有梦,身残志坚,为梦想哪怕用尽人生的最后力量,也要圆梦。

  对于周琳的报道,起于周琳初中求学时,周 琳在父亲的背上走进中考的考场、走进高考的考场,以及平时父亲照顾他生活起居,社会各界对这个家庭的关心、关爱。2009年,当周琳高考取得高分却因身体原因无处上学时,本报以《我的父亲 我的大学》为题整版报道,随后淮工敞开大门欢迎这位自强不息的学生。大学四年周琳的每一点进步都在我们的新闻视野里。

  周琳毕业了,周琳说他原先的梦想就是读大学。周琳的父亲周爱民说,他的梦想就是为实现儿子的梦想努力着。现在周琳还在积极地寻找就业机会。周琳说他现在的梦想是找到一份工作,回报社会,减轻家庭负担。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3年6月28日 09:58:28